回到顶部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陈平渡江与“炫美非所”
    钱世明 http://www.gmw.cn 2011-01-21 05:48:3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经学家、诗词家、小说家,有“文坛多面手”之誉

    经学家、诗词家、小说家,有“文坛多面手”之誉

        开栏的话

        或许是一句话,一支歌;或许是一个故事,一段亲历。总有些过往令人难忘,悄然开启心智之门。从本期起,本版特邀集一批名家,讲述影响过他们的智慧片段。让我们走进这一个个气象万千的人生,聆听,分享,用心体悟。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过一本有插图的《白话世说新语》,内中《陈平渡江》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我读了就特别喜欢。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足智多谋。有一次他乘船渡江,不期然间发现船夫有杀人劫财之心,就装作不经意地把上衣脱了,帮船夫撑篙。船夫见他身上没有财宝,也就息了杀心,把他平安地送过江去了。

        这故事的内蕴,我当时也讲不出一二三四,但心里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

        解放初,北京哈德门的瓮城拆了后,在城门两边又开了两个门洞,原来护城河内的月墙一带修成了漂亮的街头公园。一天晚饭后,我和几个邻居小孩跑那里去捉迷藏玩。先选定一棵树作“家”,捉人的孩子曲肱遮眼伏树干而立,我们其他孩子就散开各寻隐蔽处藏了。我蹲在一丛灌木下,忽然想起陈平的故事来,便灵机一动,大模大样地站起来,和散步的人们一起在园里蹓达,眼睁睁看那捉人的孩子东寻西索地只顾往旮旯暗处找,我几乎与他擦肩而过,他竟连一眼都没看我。哈哈,我第一个跑回“家”了!

        后来我想,陈平渡江为什么会激发我捉迷藏的灵感呢?二者相通的理蕴应当在于:己方都要以某种行为动作,打消对方把我作为其实现目的的对象的念头,从而自我保护。我儿时读此故事时,并没有刻意深究其理,然其理已潜移默化地入我心中。这当是读书获智的上乘途径吧!随着年龄增长,读书求知的目的性强了,有意地求甚解、探幽发微,这样的悟径,我觉得比起童年读书的不究而悟,终落一等。

        读书时,如果忽觉书中的话恰与自己的经历、感受发生共鸣,就会得到很强的开示与慧悟。我读唐太宗写的《陆机传论》中“炫美非所,罕有常安”两句,就一下子想起1970年我当小学教员时的一件事:时在“文革”中,竟看见一本没了封皮的民国版《辞海》。我捡起来,脱口说了一句:“我的一点儿学问呀,都是从这儿得来的。”哪料顿时遭到一个同事的讥讽:“你能有什么学问啊?”冷笑中,透着说不出是嫉妒还是鄙视的味道。面对当时正属春风得意的人物,我默默地什么也没说,心想,我真是“炫美”得不是地方啊!既非炫美之所,必有妒人怀美之徒在,所以亦必令处非所而炫美者,轻则落于尴尬之境,重则“罕有常安”了。大至国家,小至个人,在特定环境中,行韬晦为古人所尚,非无因也。这也算得是从古人那里汲取的一点智慧吧。

    [责任编辑: 廖慧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最新图片

                     
    澳奇湖夜间发出幽蓝色荧光         

                     
    七年之痒姚晨凌潇肃离婚         

                     
    正在登陆的三亚疍家         

                     
    京城街头年味儿浓浓         

    图片新闻

                     
    朱仙镇木版年画喜迎春         

                     
    回忆当年寻访刘三姐         

                     
    瑞士研制时速600公里汽车         

                     
    李娜:亚洲网球的骄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