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在传统中找到“包容”的根须
    让“包容”牵手“和谐”
    ——包容性增长里的中国智慧
    郑杭生 http://www.gmw.cn 2011-03-03 04:18: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重社会服务,也重社会管理

        包容性增长究竟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先从现实情况看起。

        从现在多发凸显的社会矛盾看,从燃点多、燃点低的社会问题看,引燃这些矛盾的最粗的那根“导火索”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不到老百姓的民生福利上。应该说,这是最大的脱离群众。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或者只能得到很少的实惠,怎么可能保持和谐安定?现在确实有些干部舍不得把钱花在普通百姓身上,这是十分短视的。单靠刚性的手段来维稳,成本很高,收效甚微,甚至造成越维稳,群发事件越多的困境。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必须转换一条新的思路——既是治本的,也是柔性的。这就是增加民生福利,特别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收入。正因如此,五中全会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实,我们的劳动报酬只占GDP的37.2%,还不到40%,这与发达国家的60%以上差距太大,与我们自己1985 年的水平相比,也下降了差不多20%。当然,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不是平分,平均分配是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吃过亏,也要避免。

        包容性增长的观念,也贯穿在近期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

        翻开《十二五规划建议》第八节,可以看到,这一节从就业、分配、保障、医疗、人口、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在我看来,这六个方面并举,事实上是提出了一种“标本兼治”、“刚柔相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前五条都直接涉及改善民生,涉及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涉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最大公平。它们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有基础的、根本的性质,主要是从治本的视野,从柔性的和社会服务的角度,来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通路。而第六条,主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多地表现出应对当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风险的性质,可以说是以治标为主的。这种生动体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开出了一剂良药。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廖慧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最新图片

                     
    摄影家徐冶《西部印象》作品         

                     
    惊艳绝伦的"人体之花"         

                     
    直击保障两会安全的民警         

                     
    英国前最胖少年成功减肥         

    图片新闻

                     
    国内首个无人值守车库开业         

                     
    地球上最难于捕捉的景象         

                     
    光明网入驻“两会”演播室         

                     
    飒爽英姿!漂亮的女飞行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