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残奥军团:自强精神重于奥运金牌
2012-08-02 21:07:19 来源:新华网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天津8月2日奥运专电(记者曾志坚 曾健)距离伦敦残奥会开幕还有25天,记者走进位于天津的中国残疾人训练基地,柔道、举重等项目的中国残奥代表队一直在这里进行封闭训练。在最后的调整时期,代表团的领队和教练们都将“减压”作为赛前工作的重心。

  中国残奥举重队主教练李伟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带队参与了5次残奥会,他告诉记者,参加本次奥运会举重项目角逐的中国选手,年龄从22岁到45岁,一共16名,根据组委会要求的男8名、女8名的限额,中国选手可谓满阵容出征,状态比较良好。

  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中国举重运动员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获得2枚奥运金牌和2枚残奥金牌;在2000年的悉尼,获得了5枚奥运金牌和5枚残奥金牌;在2004年的雅典,获得了5枚奥运金牌和5枚残奥金牌;而在2008年的北京,则获得了8枚奥运金牌和9枚残奥金牌。举重队的夺金实力不可小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夺金大户,如今当记者问到出征目标的时候,李伟朴则给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回答。他说,本次奥运会和往届相比,反思和批判的声音明显多了起来,国内的媒体和民众对于举国体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也要求运动队在给选手制订训练计划的时候,越来越将心态调整放在重要位置,“自强精神的展示要重于争金夺银的计划”。

  几日之前,奥运举重项目中,一位中国举重选手错失金牌后,在镜头前失声痛哭的新闻让李伟朴感慨良多。他说:“我们的选手压力太大了,拿不到金牌就感觉对不起国家和观众,我在队伍中经常告诉我们的运动员,你代表国家参赛,已经是最高的殊荣,不要太在意最终的成绩。”

  同样的心态也出现在残奥盲人柔道代表团。目前队伍即将停止大运动量的训练,以教学比赛、模拟训练为主。

  该队主教练柴玉林如今还身兼江苏女子柔道队主教练。对比普通运动员和盲人运动员,柴玉林说,残疾人选手多数没有运动队编制,也没有保持着不间断的训练,平时大家在上学或者待业在家,遇到大赛就召集到一起,可以说是“业余训练,专业要求”,他们的付出很少有人理解。一名健全的运动员,几个月就可以领会专业基础,而盲人选手要手把手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授两年的时间。

  看着8名即将参赛的盲人弟子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柴玉林感慨,运动改变人生,在残奥会上得到了淋漓极致的体现。他接触过很多残疾运动员,以前都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后来通过运动和比赛,融合进我们的社会,让大家意识到,残疾人并不比健全人差,这对于残疾人自信的提升作用很大。

  在中国残疾人训练基地,“倡导助残风尚”、“展示残疾人精神”的横幅随处可见,并没有多少我们印象中的“夺牌”、“争光”的标语,这也许是一个好的开始。

[责任编辑:李国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