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京法网事”头条号
案例简介
2015年4月22日,北京高院新媒体“京法网事”正式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作为华北地区首家入驻“今日头条”的人民法院,开通“头条号”是北京法院在司法公开和新媒体建设方面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利用新媒体拓展司法公开深度广度,提升司法便民服务水平,促进司法阳光公正,让司法和公众在“微”时代沟通“零距离”,向更多的人传递司法正能量。
案例影响
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新闻宣传优秀策划奖
被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评为2015最具影响力政务头条号、2015最具影响力法院头条号
社会效应
全年共发布各类消息444条,被转发27720次,评论4980次,收藏21315次,总订阅用户5304人,累计阅读量达761万,阅读量在248家法院政务头条号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最高法院。在7月20日至7月26日周榜中,“京法网事”头条号以149万多的阅读量首次登顶政务头条号阅读量排行榜,以综合指数959.1夺得政法头条号排行榜桂冠,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达到123万余,首次实现“三个第一”;在郭美美赵晓来开设赌场案直播中,“京法网事”头条号共发布信息18条,总计阅读量286.4万,评论2601次,被转发2437次,被收藏4346次,其中“组图:郭美美案正式开庭”单篇文章阅读量高达268万,实现9月份全国政务头条号、全国政法头条号、单篇阅读量排行榜三个第一。
典型意义
开通“头条号”是北京法院在司法公开和新媒体建设方面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利用新媒体拓展司法公开深度广度,提升司法便民服务水平,促进司法阳光公正,让司法和公众在“微”时代沟通“零距离”,向更多的人传递司法正能量。
案例二
“名案背后的法官故事”系列宣传
案例简介
以北京全市三级法院2015年审理的大要案为线索,揭示大案背后的法官真实故事。通过“名案”引起公众兴趣,进而关注北京法院、北京法官的真实工作情景、生活状态,将首都法官的日常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总结和概括,用直观生动的形式、用民众熟悉和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加以展现,使公众更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审判一线的法官们身处基层、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事迹,充分展示首都法院基层普通法官忠于职守、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形象。
本系列选取的首批代表法官包括朝阳法院“大屯路飙车案”主审法官刘砺兵,东城法院“郭美美案”、“房祖名案”、“高晓松案”主审法官林梅梅,“北大诉邹恒甫案”主审法官陈昶屹等。
社会效应
上述微博发出后,北京三级法院和全国各地法院官方微博、网络大V、律师实名微博及网友大量跟进、转发,并在微信朋友圈迅速扩散,又一次引爆了朋友圈。单条微博发出当晚,阅读量即突破2万。在一周内即有近8万阅读量,转发评论400余次,获得点赞40余个,并被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官方微博转发扩散。
典型意义
“名案法官”系列宣传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并引发了热烈关注,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成为在法官人物事迹宣传方面有益尝试,树立了新时期首都年轻法官一代的良好形象,有效传递了司法正能量。
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报”回应,工信部将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
【国子监错别字】缘何挂了10年?
【自愿退休】干部"上能下"需自请"退"
【职业打假人】维权效益不宜高估
【给孩子请假】莫成“向学校逼假”
【推广街区制】是楼市去库存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