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一位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的勤俭的女性。每一天早上早早的就带着簸箕或者锄头出门去了,晚上不到星星月亮出来展演她是不会到会到家里的,用早出晚归,勤快等字眼形容她们的生活是不为过的。然而,我发现,勤劳的奶奶也总有一些变懒的日子——春节前后。
每逢十二月的廿三廿四左右,奶奶从这几天就开始变懒了,不出门了,那几天常常看到她在家里转悠。那时候的奶奶像个捣蛋的孩子,把家里的每一张床都发的乱七八糟的——大冷天的把床上的被单蚊帐全都拆下来,把房子里的东西翻出来又搬回去。奶奶的行为总让我怀着这样的疑惑,同时心中隐隐中有一种将有大事发生的感觉。等奶奶洗完被子床单,拿到山坡上去晾晒时候,一眼望去, 一棵棵依然充满着绿的树木早就被邻居家的婆婆戴上了五颜六色的“帽子”,树木就好似俏佳人了,帽子是白色的清纯可人,大红色的热情火辣,粉色的娇羞含蓄……“你家的东西都洗完了吗?”“没有,只洗了两床,孩子不听话了就先不洗了,明天再洗。”“我都是现在才洗完,昨天随便地扫了一下屋里”“我前天扫的,可多灰尘了,孩子又闹了,得先回家去了”奶奶和隔壁家的婆婆大婶们这几天的话题就是扫房子,洗被单等等。那时候她们的行为让我心存诧异。
原来,在这几天扫除房间里的灰尘,洗被褥是春节前的一个习俗,难怪奶奶在这几天待在家中。奶奶从来没有读过书,她不会和我们讲解有关于春节的传奇,但是她知道,所以每到那几天,她就赖在家里哪也不出去。
也是直到上学后读到“二十四,扫房子”这样的话语,才真正了解了奶奶把房子里的东西都翻出来的捣乱的行为。民间一种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哦,奶奶的懒是对今年坏运气的摒弃,对来年能过上好日子的希冀。
奶奶的“懒”也并不只是那几天,年初的那几天她也是极懒的。
大年初一,最让小孩子期待的日子,因为可以领到大人发的压岁钱。这一天,我们一起床就收到奶奶发的红包,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在年初一那一天是最懒的,就只是给我们发了红包,然后就没有见到她忙什么了。
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总是看到她在家里。那时候在心里想,奶奶怎么不去给她种下的青菜拔草呢?难道不用给它们浇水吗?奶奶怎么总是在家里不出去工作呢?那几天家里也会有许多亲戚朋友到家里来串门。这时候奶奶就更加能够懒了,陪客人聊一聊天,客人临走时候给客人回个礼,这一天也就这样子过去了。
小时候被大人们说我懒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个时候看到奶奶的懒自己在心中也暗暗嘀咕:“奶奶,现在不也懒”。
渐渐长大了,倒是希望春节快一点到来,不是为着压岁钱,而是希望奶奶变懒。也只有春节这样子的日子,奶奶才会让自己变懒。春节,来得好,奶奶,懒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