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尹鸿:中国人变多好,中国电影就能变多好

2017-03-03 17: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3-03 17:44:18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张 嘉

  又到年终盘点季,12月11日,著名的影视专家尹鸿教授做客北青天天副刊青睐讲座,为今年的中国电影“把脉”。尽管行程紧张,但在接到记者邀请时,尹鸿毫不犹豫即答应下来,而在来北青报讲座的前一晚,他刚从成都回来,当天上午还去了一个电影论坛,中午顾不上吃饭即赶到报社,尹鸿笑说自己:“革命的星期天,两场讲座,五个半小时,为中国电影摇旗呐喊得拼了。”

  尹鸿教授的人气之高可以从观众报名的踊跃度看出,200多人报名,最终一部分人只能被拒绝,遗憾地未能来到现场,会议室座无虚席,而尹鸿教授的真知灼见、妙语连珠更让读者们受益匪浅。

  今年票房下滑,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走下坡路

  有人说今年票房下滑,是电影泡沫消失,中国电影终于要走下坡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拐点还没来,今年就是非常态的增速终止。由于互联网加入,去年带来加速度发展,今年是报复式下滑,因为去年你把一些不看电影的人骗进了影院,把一年只能看3场电影的人,因为票补,去年看了6场,今年这个坑自然会填回来。今年如果能保持5%的增长,就说明是正常的,去年太不正常了。

  我在年初的电影报告里就说今年想达到票房600亿,是妄想,是过于乐观的估计,今年达到480亿有可能,过500亿有难度,但在两年时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电影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现在很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就是因为行业太分散,其实中国的文化传媒都这样,市级办文化,条块办文化,导致中国文化业不能整合,做不大做不强,因为你做得再好不能收购,所以就恶性竞争,但是由于电影和互联网高度市场化,反而能做大,中国电影和互联网的寡头高度同步,中国电影还是一天天在变得好起来。

  过去中国市场是小饼干,一切分就成渣子了,现在是大蛋糕,像《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纪录片可以拿到近亿的票房,《七月与安生》那么文艺的电影,能有几千万票房,《长江图》和《路边野餐》,是非常小众的艺术电影,票房都还不错。

  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从奄奄一息中过来的

  大家对中国电影批评得特别多,认为质量不高,粗制滥造的作品比较多,愿意传输、愿意分享的好作品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些批评都是对的。但是反过来讲,大家知道中国电影是从什么地方走到现在这里的吗?2000年前后,国人一年进电影院的平均次数没有超过5次,愿意花钱买票看的国产片,可能就是冯小刚的贺岁片。说那时的中国电影奄奄一息一点也不过分,中国只有1000来块银幕还在常规地放电影,全国一年最惨的只生产40多部电影,全部都是国家专项基金和政府扶持来做,老百姓已经不进电影院了。

  那时电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了,那时候说谁上个电视,红得不行,比如,2000年前后我做过青歌大赛综合素质评委,坐飞机、走路上都认识,大家都是充满赞扬和兴奋的表情,现在做10个评委也没人认识你,那时的电影没有影响力,所以导演、演员都拍电视去了。2002年全方位市场化改革,中国电影是唯一传统文化领域行业中全产业链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的行业,这样,中国电影才能14年连续保持平均30%的增长速度,才从一个全年不到5亿的票房,变成去年的440亿票房,从全年不到一亿人次去看电影,到去年有13亿人次看电影,今年估计会有14~15亿人次走进影院,中国电影绝境逢生。市场化改革给中国电影带来春天。

  在中国做电影不容易,世界上电影发展好的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有这么多免费的电视频道,几乎都播电视剧,而且每天播4至6集,美剧是周播,还季播,这季播完了明年再见,我常开玩笑说身体不好的都等不到大结局,他们用电视剧非常有限的供给,带来大家对电影的诉求,你在付费频道看的电影和剧情作品,都在影院窗口半年,甚至八个月之后你才能看得到。可是中国有这么廉价的电影替代品在家里,不需要花钱,而看电影则要有成本,还冒着风雨,在家里天天看电视剧不就行了吗?

  而且,中国盗版之丰富,专业化程度之高,服务质量之好,都是世界上没有的,想要什么盗版就给你提供什么盗版,你懒得走还可以打个电话给你送到家里送到办公室。即便如此,中国电影仍是创造了世界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全球过去5年,票房平均增长5%,中国则是30%,所以在这5%的增幅中,中国贡献了80%的力量,现在让好莱坞大牌来中国很容易,可以不出路费,因为中国市场太大。

  要没有互联网,别说方励下跪,就是上吊,也不会对《百鸟朝凤》有影响

  IP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冲击非常巨大,而在欧美国家,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没有对中国影响大,报社没有衰亡,他们依旧控制内容。互联网对电视冲击少,因为电视台不把内容提供给第三方平台,但中国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开电视,开也是干着别的活,随便在电视上看一眼,觉得这节目不错,之后就在网上找来看,已经形成常态,电视成了视频网站的广告。像《芈月传》、《欢乐颂》这些热播剧在互联网点击都上百亿次以上,电视台成功地成了广告平台,成功地把观众变成互联网用户。

  只有电影相反,电影恰恰是互联网促成繁荣,互联网参与电影各个环节,从投资生产营销,一直到票补,去年数十亿票补,增加了观影频次,使票房出现非常态增长。互联网介入电影之前,电影营销方式是覆盖式的、传统式的,比如说那时候观众看大片,每个人都知道,每年都看大片,看完都不满意,第二年还是只看大片,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别的电影,信息覆盖不到你,你没有别的选择。从前年开始不再是覆盖式传播,而是互联网的点对点式传播,所以这两年口碑对大家影响远远超过那些信息的影响,那些大覆盖的大片有时会票房低,而一些开始宣传做得一般的电影却出现票房逆袭。

  这种情况使艺术片都有机会获得生机。比如说制片人方励惊天一跪的《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四年前我看过,我是华表奖评委,当时想给这个电影评奖,可是评奖规则规定影片必须公映,且有500万以上票房,大家对此争议非常之大。四年后吴天明导演已经去世了,电影才上映,有了互联网点对点口碑传播,方励这一跪引起大动静,三年前,别说他下跪,就是上吊也没用,因为信息传达不到。点对点一传播,口碑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个电影,即便有些人不喜欢,都不忍心说它不好,因为拍得诚恳,讲的是对传统中国艺术的尊重传承,因为是好几年前的电影,制作成本也非常低,电影手法有些老,但虽然有着种种不足,大家看完后,宁肯把更多人带进电影院也不肯说他一句不好。他有种口碑的影响,认为传播这样一件事情是高雅的事情是值得的。

  互联网和电影业为什么相亲相爱,而不像和别的媒介,是相克相杀,原因特别简单,就是两个都是高度市场化的,别的都不是。互联网和电影一拍即合,之间的眉来眼去,并购收购非常频繁,但电视做不到,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电视台是国有的事业单位,他们之间的竞争不只是媒介的竞争,更是体制之间的竞争。

  此外,电影观众的年龄群,和互联网的用户群高度重叠,气质上更容易接近。

[责任编辑:李姝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