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魏鹏举:PPP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在于契约建设

2017-04-01 11: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04-01 11:03:54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责任编辑:孙云清

  作者:魏金金

  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产业领域到底该如何创新才能保证不断保证发展内生动力。在26日举办的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就“‘十三五’语境下中国文化产业及文化金融的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产品

  一定程度损害了国民文化消费热情

  魏鹏举现场坦言当前国民文化消费不争的事实,“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我国文化消费占比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例还不到5%,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公共文化建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过于繁杂、太宽泛的公共文化供给并没有真正激起大家的文化消费动机,另一方面,鉴于“公共文化注定要提供普通的文化消费品与文化服务,但随着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更多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但是太多缺乏品质和差异特征的文化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国民文化消费的热情是一种破坏”。而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也正是为了解决消费升级的问题,从而结构性得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文化资本需要在全产业链上进行整合

  但国内资本仅仅是局部发烧

  文化资本最大的活力在于要在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上进行整合, “就像迪士尼,一开始花了1200美金注册了一个公司,后来内容做得越来越火,开始延展到主体公园,后来有了更大的融资号召力以后,直接收购了美国三大电视网络之一,这样把内容、渠道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但在中国,大量的资本只能聚焦在某一个点位上发力,导致局部发烧,比如说电影、游戏、VR这些领域,尽管曾经聚焦在艺术品,但也烧得一塌糊涂”。

  未来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将不会有大幅度增长

  杠杆作用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魏鹏举预测,未来五年财政在公共文化方面的投入总体不会有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对公共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将越来越讲究杠杆作用,越来越讲究绩效。魏鹏举认为,这个转变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利好,尽管这些年专项基金的投入有很多积极作用,但问题也很多,“首先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专项基金由有限的几位政府管理人员和有限的几位专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决定,这就有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甚至大量的资源错配,还有道德风险。另外,一个消极的作用就是,过多的政府直接投入,而且是没有回报的投入,会导致很多企业的市场惰性,影响市场积极性”。

  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首先要保证契约建设

  一方面,当政府性的专项拨款或项目投资日渐紧缩,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对文化金融的发展反而是一个好事。比如更大层面的PPP的模式,但PPP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在于契约问题,如果契约不稳定,没有预期性,这个PPP很难做下去。现在有很多的PPP失败项目,无论对政府还是民间资本,都是一种伤害。所以在PPP模式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契约建设问题,法治建设问题”。

  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多层次、多功能的文化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而且未来也将成为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社会存量资本60%还在银行体系,因此要鼓励银行业针对文化金融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近期国务院专门提出,银行可以以合理的方式持股参与社会投资。而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文化产业没有银行认可的有效的抵押物,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成长性,所以文化产业在目前股权流通方面前景还可以,银行业的文化金融创新需要鼓励在这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和发展”魏鹏举这样说到。(魏金金)

[责任编辑:孙云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