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画频道> 正文

文学与书法

2017-04-26 20:29 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2017-04-26 20:29:39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作者:责任编辑:郝魁府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书法作为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亦离不开文学。

  没有文学底蕴的书法,显得苍白无力。书法作品渗入深厚的文化文学积淀,注入诸子百家的思想、哲学、美学基因,把这些基因贯穿于书法的线条、内核中,它便会在“知白守黑”里凸显它的厚重、流畅、明快。

  当一位书法家熟读了《史记》《汉书》以及韩愈、柳宗元、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巴金、沈从文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后,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精、气、神”肯定不一样。当其领悟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意蕴后,他的书法作品就会成为神来之笔。

  历代书法大师都有着深重而鲜活的文学元素。追溯《兰亭序》的渊源就是佐证。相传,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2人在山阴兰亭行“祓禊”盛会,随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唱和,抒发平生抱负,并将诗汇编成集,由王羲之作序。此序成为书法界的千古绝唱,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时下,书法之风日盛,政府官员、企业家、歌唱家等喜在余暇挥毫泼墨。这是一种时尚的书法现象,其间当然鱼龙混杂。有的与文学与书法艺术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随意涂鸦,境界不高。有些玩书法的人,游离文学,游离碑帖,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把字写得越歪越好,把字写得越糊涂越韵味。这曲解了书法艺术,与“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相悖。

  我和启功、沈鹏、崔学路等书法名家有过一些交往。他们都有很深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底蕴。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是自己创作的联语,如“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沈鹏先生经常创作古体诗词,曾把他创作的“二十年重返武侯祠,堂廟依旧鬓已丝,宁远堂中唯谨慎,啜吟梁辅更无诗”的诗作写到了我的折页上。崔学路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在90年代初,赠了我一副对联:“独坐堂阶天高月满,忽披书本古到今来”。

  在近现代书法的百花园中,作家书法也十分活跃。巴金、老舍、叶圣陶、林风眠、贺敬之等都有经典的书法作品。作家们用心灵去挥洒线条,用文学的雨露去滋润书法的绿叶,成就了文人书法。书法中注入了自然之美、古典之韵、现代之风,甚至是文学的乡愁。

  因之,文学和书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文学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讲究结构,书法同出一辙;文学讲究韵味,书法亦同源;文学讲究厚重,书法提倡浓墨重彩;文学讲究创新,书法亦然;文学讲究唯美,书法皆同;文学讲究从古典中吸取养分,书法倡导从碑帖中得到启示。

  文学的根在哪?根在民族的土壤,根在熟悉的生活,根在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书法亦然。曾祥彪

[责任编辑:郝魁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