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朋友圈”,话得失

2017-12-05 18:32 来源:光明网 
2017-12-05 18:32:39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刘一诺(山东省宁阳县一中高一)

  21世纪,信息时代已悄然到来,各种电子产品也随之而来。苹果、华为、HTC等各种手机品牌的更新换代也更是令人应接不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尽头,就是令人们时时心系着的朋友圈。

  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成为人们日常的必需,似乎每天不刷刷朋友圈就浑身难受,抑或晒晒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谁关注了你,谁又给你点了赞。“哇,今天吃了龙虾!晒!”“哇,今天去香港旅游了!晒!”“哇,今天买的摆件到了!晒!晒!晒!”完全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了朋友圈上面,看着下面点赞的人数,自己的内心也止不住地开心,可是,可是,开心过后呢?

  或许有人会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嘛!”这或许会令你开心一时,但会令你开心一世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你得到了陌生人的点赞,开心不已,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

  值,可真正的认可,真正的价值只是在这方面的吗?你没有看到身后父母那哀伤的双眼,没有看到爷爷奶奶那孤寂的目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失去了什么,然后,再去后悔,再想着去弥补些什么。可是又有什么意义呢?想起马云曾经说过:“我这四五十岁的人了,每天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你们,十四五岁的少年,每天也和我这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刷微博、逛朋友圈,刷动态。但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还能称作是年少青春吗?”想想也是,现在的青少年们,每天沉溺于虚拟网络之中,在那之中去填补自己的空虚的内心,寻求那短暂的快乐。可这是少年吗?少年,少年,不应该是积极拼搏着的吗?不应该是努力充实着自己的吗?不应该是像花儿一样,骄傲地绽放吗?可现在成了什么……一片死气沉沉,还没有绽放,就要萎缩。

  难免又想起几周前的班会,班主任说我们这一带是和平演变的牺牲品,恨不得从一开始出生,就自带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本来哭闹个不停地孩子,给他一部手机或平板,立刻就停止哭闹,与刚才简直恍若两人。听老一辈的说起他们的童年,那些“跳格子”“蒸馒头”“猴子捞月”等游戏活动,我们还真没听说过。虽说他们条件简陋,但那份一起嬉戏的欢乐,是我们这群整天在屋里玩手机的孩子们怎么也不能体验到的。

  还有我们的传统文化,它似乎被遗弃到了某个角落,灰尘一天天地堆积在它的身上,会被埋没吗?我们还不如那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做得好,国学是他们的必修科目,“四书五经”也是必背内容,文化常识也真的是当作常识……而我们呢?只把它们当作拿分的工具,未曾深究。我们总说自己是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这五千年的历史你能来讲述吗?恐怕不能吧,而原因自然很简单——不学无术。日本人平均每年一人读8本书,瑞士22本,以色列可高达50多本。而中国才平均不到3本书。若你把看朋友圈的时间匀出来一点儿读读书,哪怕只有一点,也够你受益了。好吧,

  又有人表示不服:“我们朋友圈里也有很多文章都很好,还有很多心灵鸡汤……”你能确保他们都好吗?没有“毒”鸡汤吗?唉,这朋友圈啊,忠诚“信徒”可真不少哟!

  或许……我们可以“改邪归正”呢,关掉朋友圈,多抽些时间陪陪家人,陪陪朋友。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关掉朋友圈而疏远你的,相反,你们会因为多在现实中的接触,而更爱彼此,更去发现那个真实而又美好的你我。那些朋友圈给予你的。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刷“朋友圈”原来是可有可无的。

  (指导教师:蒋东震)

  【获奖理由】

  刘勰在《文心雕龙》说:“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议论文贵在把是非曲直辨别清楚。在当今玩手机刷朋友圈盛行的时代,很少有人去思考沉迷其中的得失,而本文作者却独具慧眼,看出存在的问题,这是时间的浪费,人生的迷失,传统文化的荒芜,作者强烈呼吁,关掉朋友圈,回归社会生活。文章由近及远,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文末水到渠成。中学生能有此感悟实属难得。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