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瑞洁(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初二)
古老的街巷,陈旧的石墙,一户户人家炊烟缕缕,在这个平凡又沉静的小村子里,唯一留在我心底的,就是那条巷子的尽头散不尽的槐香。
——题记
自我儿时起,我就记得老家村口有一棵古槐,那树不知道多少岁了,竟有几个人合抱那么粗。树皮上的一道道沟壑,就像一位花甲老人脸上的皱纹。奶奶也曾告诉过我,这棵树经历过几代人的风霜,是这个小村子唯一的标志。村里人自然
十分喜爱这可古槐。每到夏夜,就总会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带着家中牙牙学语的小孩,到这棵槐树下乘凉聊天,看着黑夜中的星星月亮,聊些家长里短。
我和奶奶便也理所当然成了其中的一员。
每到夏夜,饭后奶奶总会带着一把扇子,牵着年幼的我到槐树底下乘凉,在漫天的槐花香气中对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记忆虽然会随时间变得愈来愈模糊,但是我仍清晰地记得,她当时眼底闪烁的光芒。我能看出,奶奶十分怀念那时的生活。甚至回忆的时候忘了时间,也仿佛
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只会望着漫天璀璨的星星,无声地从眼角滑落一滴眼泪。我到现在依然不明白,那轻微的眼泪中到底有多少说不出来的分量,包含着多少那一代人的无奈……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又那么不一样。她不像邻里乡亲的婶婶们那样大大咧咧,也从来不会破口大骂,安静而又温柔,对我特别好。
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时,奶奶就会带着我到槐树下摘一篮槐花。一老一少共同挎着满篮的香气,在带有花香的微风中向家的方向走去,竟成了那个时候的记忆中最美丽的风景。
奶奶的手也特别巧,她会用槐花做香甜的槐花饼。在那个没有可乐、薯片的年代里,槐花饼就成了我儿时的美餐。奶奶那时对我说,等我长大了,就教我做槐花饼,那时我也满心欢喜,在梦里都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那时的我不知道人间有生老病死,只是天真地想奶奶会一直陪着我长大,和我一起等到我所期盼的这天。可上天却像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孩子,仿佛看不惯我拥有的幸福,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把从小陪着我的奶奶夺走了。可是奶奶去世时,好像并没有痛苦,脸上带着安祥的笑容,在她的身边,有整整一篮的槐花,浓郁的香气充满了屋子,在不远处的厨房里,还放着一碟刚刚做好的槐花饼……
七岁的年龄,虽不大,却也不是大人们的谎言可以瞒过去的。我早就知道了死亡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奶奶了。却还是执着地守在那棵槐树边,希望奶奶能从巷子里走出来领我回家。可我等
了一天又一天,却再也没有见到奶奶的身影。泪,毫无节制地滑落,直至模糊了我的视线。
转瞬间,七年又过去了,七年后的夏天我又回到记忆中的地方,七年,足以改变一个村庄的模样,却不能改变那个留在我心底的人。村口的槐树上缀满了洁白的鲜花,比我儿时记忆中的更多,更好看。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槐花香甜的味道,依旧是儿时熟悉的记忆。
忽然感到手上一阵湿热,才发现手背上不知何时落上了一滴豆大的水珠,天气依旧是晴空万里,一摸脸颊,我却发现泪水早已挂满了脸庞。在愈发模糊的视线里,我好像看到奶奶,站在槐树底下,手中的篮子里装满了槐花,站在花香里,落花亦是覆了她满肩、满身……
(指导教师:张瑞霞)
【获奖理由】
美好的事物令人回味无穷,委婉的文章感动人心。刘勰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本文通过描写槐花之美。层层辅叙开来,用流畅的语言,由思物到思人,表现了对奶奶深深的怀念之情,确切自然,文质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