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头具眼,指节灵通
年画王
杨洛书
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光明网、咪咕文化联合主办的“致 非遗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带你走进山东潍坊,领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魅力。
在过去,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在动画电影《小门神》中,因为近年人间不再张贴年画,门神神荼和郁垒面临“失业”,两位门神决定去人间,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证明自身的价值。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手绘的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而神荼和郁垒的门神年画,正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淳朴鲜明,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明代洪武年间,一位名叫杨伯达的画师由四川桐梓迁徙至山东潍坊杨家埠村。并将木版年画技艺在村里开枝散叶,杨家埠木版年画由此生根发芽。杨伯达也是杨家埠年画的始祖。
清乾隆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达到鼎盛,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畅销大半个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
杨家埠木版年画按张贴部位可以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中堂画类、实用年画、条屏画类等。
它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艺人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
时至今日,杨家埠每年制作的木版年画高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洛书,1927年生人,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被誉为“中国年画王”。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自7岁起,杨洛书的生命就和年画紧紧连在了一起。7岁开始,杨洛书第一次摸刻刀,14岁那年,他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18岁那年,他已熟练掌握年画制作技艺。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一晃就是70余年。而那把刻刀,他也再没有放下过。
多年来,杨洛书父子制作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和四大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画册,共有版画600多幅,其中四大名著版画,历时10年完成。仅水浒梁山的一百零八将就要刻540块版。
杨洛书把一辈子都花在了年画技艺上。创造了“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从他手中诞生的木版年画,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却又不失古朴的风韵。如今,他刻成的画版已多达数千块,占到杨家埠现在在用的画版数量的2/3。
为了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发扬光大,杨洛书收过“洋徒弟”,出访过多个国家,还以80多岁高龄连续参加了两届文博会。
因常年伏案工作,杨老的脊椎严重变形,两只肩膀一高一低,右肩比左肩矮了三四公分,还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胃病,1米7的个子才80斤重。由于长期手握刻刀,杨老的右手指关节严重变形,5个手指里有3个已不能自由伸缩。他说:如果不做年画,那只手就是一只废手,可一旦拿起刻刀,就又变得灵巧无比。
关于杨洛书老人,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27年,他出生在年画世家,当时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土匪把他给“绑票”了,父母东挪西借,凑了3600块现大洋,找人扛了几麻袋,给土匪送过去,才把他赎回来。当时有人就说:“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在传统手工艺日渐消逝的今天,木版年画为杨洛书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人们称他为“中国年画王”。但他说,他只是个“一辈子喜欢年画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