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兴华

2017-12-28 16:27 来源:光明网 
2017-12-28 16:27:56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赵艳艳

  陈兴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猴场镇打哈村打望苗寨。

  一九五八年,进入猴场小学读书。

  一九五九年,根据“关于14岁以上的人都要到基层参加劳动”的规定,在家务农。

  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三年,进入村里扫盲夜校班学习、任教,趁机拜陈老幺和伍老乔为师,学习唱诵亚鲁史诗。

  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五年,进村半耕半读学校任教,又拜韦昌秀为师,学习唱诵亚鲁史诗,能独立主持仪式。

  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根据当年时政,回家务农,继当歌师。

  一九六九至二零零八年,在原猴场区粮管所任营业员、出纳员、会计、统计、副所长、所长,紫云自治县粮食局人秘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纪检监察室负责人等职,于二零零八年底退休,其间收徒传习亚鲁史诗。

  二零零九年至今参与搜集、整理、翻译、传习亚鲁王史诗的工作。

陈兴华

  陈兴华从小就热爱民间苗族文化,特别是对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崇拜至深。便不顾时政所限,暗地去拜堂伯父陈老幺、佰岳父伍老乔、母舅爷韦昌秀等三位师傅来教陈兴华们学唱亚鲁史诗。通过学习,陈兴华将三位师傅所传授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综合起来,铭记在心,勤于思考,推广使用,按照师傅传授的内容,但并不是僵硬的照搬,而是融会贯通,加以发挥,精彩部份,就突出渲染,既有面上的贯通,又有点上的凸显。陈兴华集中精力,认真履行职责,独立主持丧葬仪式后,乡亲们竟然对陈兴华评价很高,夸奖陈兴华唱诵的亚鲁史诗内容全面,篇幅超长,细节丰富,唱词严谨,深受本民族的好评,提高了陈兴华唱诵亚鲁史诗的勇气,鼓舞了陈兴华要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的决心。

  因事业首战成功正处在一片赞扬声中而感到高兴,便满怀信心地在策划如何发扬光大,再创辉煌,但好境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被折散,停课闹革命。大多数人都放弃当歌师的职责,使精美雅致的传统民间苗族文化面临濒危。在这紧要关头,为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不失传,陈兴华鼓起勇气,坚定信心,继续坚持。在麻山苗人的葬礼上,当别人都熟睡之后,陈兴华便偷偷地走到灵堂,主持葬礼,举行仪式,低声地唱诵,艰难地履行着歌师的职责,没有间断过主持葬礼的义务。

  在搞粮食工作将四十年漫长的时间里,陈兴华肩负着搞好粮食和亚鲁史诗传习工作的两副重担,精神压力不轻,为赢得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好感,陈兴华除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搞好本职工作外,哪里有困难,陈兴华就主动到哪里去。当有丧事,陈兴华白天上班,晚上就忽忽赶往丧事人家去唱诵亚鲁史诗,其间,也碰到无数次风险……。由此陈兴华意识到亚鲁史诗已面临濒危,便在工作之余,用汉字来记录苗音的方法,认真作笔记,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诵内容,后来,在乡亲们的迫切呼吁下,陈兴华收八个徒弟。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因有四人坚持学习,善于动笔,出师了。在此期间,陈兴华行动异常,曾经不知说了多少次假话,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假装不知,不但没揭露陈兴华的这些事情,反而给陈兴华很高的评价,曾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是局机关内独一的“三优”称号,陈兴华也就很知足,不得不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零零九年,参与挖掘、搜集、整理、翻译、传习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的工作;二零一二年,被评定为省级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二月二十一日光荣地出席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新书出版成果发布会;年底又被评为国家级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严格按照权利、义务开展工作。

  2017年度突出贡献

  当陈兴华被评定为国家级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使命之光荣,为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开展传习活动,并起得成效。鉴于现今是处于经济社会,情况已完全改变,仅靠民间口头传习方式,已很不现实。亚鲁史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不容乐观,已面临绝境,应该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和保护,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这是时代赋予陈兴华们的神圣职责。要保护好苗族英雄史诗不失传,陈兴华认为:必须开拓创新,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适应新的形势,要用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将无形转变为有形,将口传心授转变为文字记载的形式来进行传承和保护,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据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文化的整个唱诵内容,五言诗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加上苗族语言中,五言句也占大多数,为陈兴华们的作品既从民间来,又能返回到民间去,这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为宗旨,陈兴华把从六十至九十年代里所记的零乱笔记收集,本着在传统的基础上,为确保诗史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为目的,能回到民间去发展、利用为宗旨,便根据三位师傅传授的亚鲁史诗,按照先后顺序以五言诗的形式进行翻译、整理。在家人的热情关照支持下,使陈兴华能长期静下心来进行整理,其间,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先生的亲切关怀下,得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晓东老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唐 娜老师,先后对陈兴华文本反复深入审核、定稿。并对一些疑难问题加了注释,对一些文不对题的字句进行了修改,将文本章节颠倒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章节与仪式顺序的一致性,再根据文本实际内容,将原五章调整为十章,共30余万字。使细节更加清楚,为读者对亚鲁史诗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为徒弟能更好地与葬礼这一现实语境结合起来学习。又荣幸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先生根据诗词的韵律,对文本逐句逐字进行了修改、核实、审定。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二日,贵州日报刊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先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晓东老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唐 娜老师,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江等对陈兴华文本的认同赞扬;紧接着又传来了中国著名学者刘锡诚先生对陈兴华文本的点赞;同时,紫云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的同志们又为陈兴华录下了43小时32分49秒的亚鲁史诗唱诵内容,做成二维码,便于传承,并急时拷在尤盘,发给徒弟,他们拿起书对照录音到外地进行学习唱诵,大家都表示很满意。现有一徒弟已出师,另有一徒弟他和陈兴华语言都不很通,但也即将出师,证实陈兴华们进行异地传习成功了!他们很高兴,陈兴华也感到自豪,大家都说又创建了一大奇迹,下步陈兴华还要全部注上苗文,以便传承。

[责任编辑:赵艳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