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总编辑 陶 克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成功举办100场了,现场听众数万人,网上观众数亿人,受到干部群众广泛欢迎,这是在新时代面向基层干群的大规模普及性阐释宣讲,这是在新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有效传播,这是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合力为党和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我有幸担任了第85场讲坛的主讲。在被誉为“中国雷锋城”的河南邓州做了《永远的雷锋》的报告,之后又被听众邀请在辽宁、河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和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训练基地进行宣讲。去年9月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一周年之际,中国首个由政府主建开办的雷锋学院新址在抚顺落成开课,首场报告由我主讲《中国为什么出了个雷锋》,受到了好评。借此机会,我要对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的领导和同志们说一声“谢谢啦”,感谢你们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雷锋精神,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光荣不言辛苦。我期待“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由百场变成千场,一直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做为一个老兵宣讲员将不断学习创新,随时听从中宣部召唤,继续搞好宣讲普及。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百场讲坛关联时政,但不是时事政治讲座,重在价值灌输;关心当下不回避社会热点,但更注重长远,力在打牢信仰根底。我宣讲的主题是“永远的雷锋”,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是个榜样人物,价值观是个理论体系,两者如何鱼水相融、骨肉一体?我的体会是,从人物入手但不能单讲人物故事,否则“热热闹闹”,留给听众思考回味不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理入手,但不能简单地用“原理、雷锋故事、日记”进行讲述,否则给人造成“对号入座”“穿靴戴帽”,把阐释宣讲搞得枯燥生硬,缺乏吸引力。
为此,在接到主办单位的任务后,我又认真对几十年雷锋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结合300多场宣讲的实践,给雷锋精神作了“三个定位”:一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三是人类的永恒命题。把浩如烟海的素材做了“四个串联”:5000年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我党我军的宗旨文化,人类的向善文化,雷锋文化。然后理出“三个雷锋”,雷锋一生崇尚的“雷锋”(英雄、伟人),中华沃土百炼成钢的雷锋,雷锋后时代千万个“传人雷锋”。由此揭示了三个道理:一是,没有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就没有新中国和我党无数个英雄模范,雷锋是核心价值观的受益者也是创新者,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价值观息息相连。二是善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善文化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雷锋是中国老百姓和世界上许多人公认的道德榜样,其精神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雷锋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三是“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命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为了增加宣讲的生动性,又配置了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调料”,使之“色香味俱全”,听众随着宣讲进入场景,不时热泪盈眶。当然,由于我的学识水平有限,宣讲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今后还要继续学习提高。
回首百场讲坛,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进了群众心中,我们也在参与讲坛活动之中接受教育,提升水平。我想,我们应该用心用命对得起党的宣传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