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首页> 专题频道> 母亲水窖20年> 要闻 > 正文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来源:光明网2020-06-30 1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早上六点四十,重庆南川区水江镇青龙小学宿舍的起床铃声响起。120多名学生从残梦中醒来,起床穿衣,从干净整齐的脸盆架上取下各自的洗脸盆,到洗漱池前,拧开水龙头,近40度的温水流出,困意很快被驱散。

  距离青龙小学二十公里外的三泉镇风吹村,55岁的杨兴会已经起床一段时间,身为民宿老板娘的她,每天都要早早起来打扫房间,喂鸡喂鸭。和杨兴会同村的刘朝明,也准备起床招呼家里的鸡鱼和晚熟李。

  这是南川区的节律。这自然的节律背后,是爱的奏鸣。青龙小学的120多个孩子、杨兴会和刘朝明,有一个共同的故事,叫“母亲水窖”。

  教育需要爱也需要水

  青龙小学是寄宿制学校,建在海拔1150米的山上,地势高,水压小,曾经因为吃水上下求索。十多年前,冬天缺水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下山挑水。后来学校终于建了蓄水池,但却因为消毒粉的比例掌握不好,水质经常不达标,每周都会有孩子腹泻的情况发生。

  青龙小学也是重庆的例外,这里冬天有暖气!一所按照北方标准来过冬的南方学校,可见山上的冬天有多冷。虽然学校有暖气,但是水管依然能被冻住,或者流出冰冷刺骨的水。老师从孩子们入学第一天起就教育孩子们要勤洗手,但在冰冷剌骨的水面前,老师都伸不出手,孩子更怕了,所以冬天学生们一整天都不洗手是常事。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反过来讲,如果池塘没水,纵使教育有爱,很多时候也是枉然。

  青龙小学从前就是这样,很多孩子的卫生习惯,明知不好,却无力纠正。

  直到2018年“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来到青龙小学。

  项目为青龙小学送来了4台直饮机,1台空气能热水器,1台保温箱,铺设了管道,建起了彩钢棚、文化墙和洗手槽。不仅为学校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还开展卫生健康培训。

  现在,20度的直饮水,既不会让孩子烫伤,又保证了健康。洗手池前的水龙头里,40度左右的温水全天供应,孩子们在水龙头前认真搓手的样子,天真又可爱,卫生习惯的养成终于有了硬件的支撑。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全天二十四小时的温水,让孩子们的生活有了温度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每个孩子桌角都放着一杯清彻的水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幸福之水浇灌出祖国的花朵

  “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 ‘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这就是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就会被带入。“五年级班主任林燕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安全饮水知识。

  每周五,学校都会上安全课,健康教育和饮水知识必不可少。青龙小学有120多名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弥补了孩子们缺失的家庭教育。青龙小学虽然偏远,却是重庆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特色教育“小篮球”多次获奖,成为学校的荣耀。此外,学校还有跳绳、武术操、拉拉操等项目。从前很多孩子运动完就扒在水龙头上喝水,现在再也不会了。

  除了安全课,直饮机后还有安全饮水文化墙。这些点滴教育,都在无声地改变着孩子们。

  “母亲水窖”带给青龙小学的,不仅仅是干净和温度,更是教养和生活。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有了水,一切都有了秩序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有了水,运动再多也不怕

  在学校安全饮水文化墙上,写有“饮水思源”四个字,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长说,“母亲水窖”对于青龙小学来说是雪中送炭,希望孩子们将来长大走出大山后,也不忘“母亲水窖”对他成长的帮助,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心存感恩。

  现在的青龙小学,教育里有爱,生活中有水。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这有文化的一角,让喝水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风吹村吹来了春风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风吹村200立方米蓄水池

  重庆山多,风吹村也在山上,海拔高,风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风吹的风,一个月吹三次,一次吹十天”。古人讲风水宝地,一个好地方,风和水不可或缺。但风吹村只有风,却少了水。

  56岁的刘朝明,从前夏天缺水的时候要走十多分钟去担水,担回的水要沉淀很久,才能让水和泥沙分离。夏天干完农活后往往大汗淋漓,这时候洗澡冲凉在常人看来是刚需,但对从前的刘朝明来说,根本无法实现。十天半月洗一次澡,在她眼里都是浪费。

  平日里,刘朝明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并担起了挑水大任。每天,她都得去排很久的队晃晃悠悠地挑回一桶又一桶水,冬天井口结冰的时候,还得先用棍棒把冰凿开,吃力又危险。

  因为用水难,家里的日子也过得晃晃悠悠。刘朝明家以前只种玉米和水稻,全家六口人一年收入六七千元。方竹笋、南川米、大树茶、中药材等特产都窝在深山里,不为人知。家里种的李子,因为用水不便,打药时需要一杯一杯地灌。一杯又一杯,杯杯都是愁。

  2018年,“母亲水窖”走进了刘朝明的生活。有了水就有了一切。现在,刘朝明足不出户就能喝上干净的水。爱美的她,活了半辈子终于实现了冲澡自由。

  有水的美好不止于此。

  2019年,刘朝明一家开始发展家庭农场,在外务工的丈夫也留在了家里。夫妻俩共同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地里,200亩晚熟李正在生长。家里,300只土鸡被订走270只,鸡舍虽空,但心是满的。慕名来她家鱼塘钓鱼的游客,也为她撑起幸福的一角。

  “有了水,节省了好多时间和力气。以前哪敢想鱼塘里有循环水呀,现在李子打药也用一根水管就够了,太方便了。”刘朝明边说边看着丈夫。夫妻俩在院子里对望着,光景在他们欢乐的眼神中打转。

  他们对过去释然一笑,这简单又不简单的幸福啊。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刘朝明家的鱼塘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鸡舍虽空,心是满的

  从建卡贫困户到老板娘

  杨兴会家里7口人,曾是风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母亲水窖”入户前,杨兴会一直过着“靠天吃水”的生活。稻田旁挖个坑,让田里的水慢慢渗出来,再用水桶把水挑回去,就是她家吃水的日常。雨水多的时候她一次挑三四担水回去,把水缸蓄满。这一缸水,人畜共用,杨兴会一家七口和家里的十几头猪牛共饮一缸水。因为泥沙沉淀,缸底经常厚厚的一层,清理起来非常费劲。

  “那时候整天吃浑水,不知道清洁水是什么样。”杨兴会说。

  不仅吃水困难,生计也难维持。一年的收入全靠种玉米,撒下十斤种子在地里,收成如何,只能天知地知。一年到头,苦工没少下,收入不见多。

  2015年,村里的第一书记李大伦在调研走访后,发现杨兴会的厨艺很好,家里也有足够大的房子,就鼓励她开农家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杨兴会开始了农家乐的生涯。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有了水,一切都是清爽的

  最初,杨兴会用土办法建蓄水池集雨水来解决农家乐的用水。虽不像从前挖坑取水那么艰辛,却也常常不踏实。现在,“母亲水窖”为杨兴会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她的农家乐因此做得风生水起。过去全家全年收入几千元,现在一年纯收入五六万元。日子好了,杨兴会的精气神也有了。客人越来越多,生意火爆到十间客房住满后,客人即使在院子里扎帐篷也不愿离去。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不怕没水,可以放开洗

  农家乐不仅富了杨兴会家,也红火了左邻右舍的日子。客人们来了,会到邻居的鱼塘里钓鱼买鱼。现在整个风吹村都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再也不是昔日的贫困山村。

  “以前在田边的水池里排队挑水,那个水难吃的呦,真的太苦了,以前的日子都不想回忆。”杨兴会边煮“干劲汤”边感叹着,“以前的‘干劲汤’都没有这么好喝。”

  “干劲汤”由茶、猪油、腊肉和盐制成,是南川人待客的最高规格,也是南川人家家饭后必饮的油茶,他们一天不喝就会感到浑身乏力。

  现在,来杨兴会家喝“干劲汤”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她说,下一步要扩大规模,争取让客人们不再自己搭帐篷。

  杨兴会的干劲,不仅是“干劲汤”给的,更是“母亲水窖”给的。

  “母亲水窖”就是她的“干劲汤”。

【“母亲水窖”20周年系列报道⑤】母亲水窖就是我们的“干劲汤”

茶色的“干劲汤”,因为“母亲水窖”而更好喝

  风吹村的“母亲水窖”效益

  重庆喀斯特地貌明显,很多地表存不住水。南川区地处重庆南部,与贵州道真、正安、桐梓接壤,拥有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是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三宜之城”。可是,对于许多生活在山上的村民来说,缺水,一直是他们那里“宜居”的硬伤。

  “母亲水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水的短板。

  风吹村“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于2018年建设,专家团队和施工人员克服山高路远的困难,每天徒步几个小时进山检测、运送机器,把爱和汗水洒进风吹村,解决了风吹村近1000名村民和400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此外,还建成了卫生厕所和洗浴室,使风吹村的人居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更令人欣喜的是,风吹村旅游资源优渥的禀赋,因“母亲水窖”而被激活。小小的风吹村,现有农业开发公司三家、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一家、专业合作社两个,有香榧基地、蔬菜基地、茶叶基地、晚熟李基地和南川区文艺创作基地等五个基地。村里除了两家农家乐,还引进业主,投资修建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民宿。

  “母亲水窖”的效益初显,乡村旅游正在成为风吹村的新标识。风吹村终于成为有风有水的风水宝地。

  夜晚的南川,星星在努力撩开薄雾,喧嚣隐匿,静谧一点点爬上山头。

  晚上八点四十,青龙小学的宿舍熄灯。熄灯后,宿舍的音箱里响起古诗词的朗读声,每晚睡前听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的诗词或故事,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伴着古诗,他们一个个进入梦乡。

  忙了一天,刘朝明也有点累。从前落下的脚步,现在正乘着涓涓细流努力赶上,虽累却快乐。她盘算了一阵儿第二天的活计,安心地睡了。

  杨兴会放下订餐电话,狠狠地舒展了一下身子。年轻的时候,她都没多少想法,现在,她的眼界越来越宽,想法也越来越多,常常会忍不住憧憬一下明天。

  “母亲水窖”令孩子们和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让他们距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他们的梦,健康成长的梦,勤劳致富的梦,交织在一起,汇成中国梦。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