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陈宁致辞
由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由光明网、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九场活动在榆林举行。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王杰,作题为《传统文化与官德修养》的讲座。(榆林日报解永刚、榆林国税局苏涛摄)
陈宁致辞全文实录:
尊敬的王杰教授、王宏伟部长、陈建栋总经理、沈璿教授,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是落细、落小、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今天,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29场走进榆林,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王杰先生作主题讲座。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各位教授、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山西,西连宁夏、甘肃,北接内蒙,全市辖1区11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370万。榆林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仰韶文化、四千年的龙山文化,三千年的边塞文化,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1986年批准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成长型能源城市,煤、气、油、盐富集一地,约占陕西省的95%,全国的三分之一。榆林还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退耕还林草重点地区,几十年来,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市860 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榆林市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
近年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榆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3005亿元,居陕西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9665元和973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榆林已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爱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当前,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加快建设幸福榆林。但榆林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其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的落后,突出表现为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市场理念、法纪观念“三个缺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以德修身,为政以德”传统官德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是解决“三个缺失”问题的良药,也是破解“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2014年,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诚信榆林”建设,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六进六促”活动和“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的全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榆林好人”评选表彰工作得到了中省文明办的充分肯定,成功入选中宣部2015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教材。截至目前,我市累计举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讲堂5000余场次,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交流互动活动100余场次,300多万人次受到教育。通过宣传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榆林有着深厚而独特的传统文化,挖掘、发扬好这些人文资源,吸取精神养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志们、朋友们,这次宣讲交流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授课内容,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幸福榆林贡献力量。
上一篇:第二十九场认真聆听的现场观众
下一篇:主持人光明网总经理陈建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