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移风易俗走的是君子上行下效、化民成俗的渐进式路径。现在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也是如此。只是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也依然要讲得清理、合乎法规、合乎人情、做起来方便,还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限制群众办酒 权力别太任性

  改变风俗,禁令先要对自己下

  严控摆酒,尊重权利应先于“实现目的”

限制群众办酒 权力别太任性

  政府管好党员干部,使他们不搞大操大办,更不得借机敛财,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政府管起普通老百姓家里操办酒席,实在是多此一举。政府的职能是“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益事务”。老百姓家里有婚丧喜事,是否办酒、请多少客,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事,他们自己完全有权力决定,而不需要任何人审批。而任何人也无权干预老百姓家里请客,包括政府在内。政府的职责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可见,规范“酒席宴请”应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这就要求,既要对公职人员滥办酒席大敛其财的行为说不,使“酒席新规”真正成为他们不敢触不敢碰的带电高压线。详细

政府该不该管群众办酒席

  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的逻辑中,通过出台行政文件来施加影响,是重塑民俗最有效率的方式。据报道,通江县摆酒设宴之盛、人情消费之高,确实远远超出合理范畴,以至于各方无不怨声载道。既然这一现象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共职能部门的确该有所作为。但是,倘若一味强求“治理”的立竿见影,而忽略了必要的耐心与技巧,动辄放出简单粗暴的“行政通知”,注定会遭遇民意反弹。详细

规范“酒席宴请” 宜分类施策

  众所周知,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对于政府机关而言,为防范滥用公权力,必须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无论行使公权,还是出台新规,均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贵州凯里市出台红头文件,依据党规政纪和法律法规规制,对公职人员操办酒席制度进行细化,既是倡导勤俭反对浪费的需要,更是反腐倡廉的题中应有之义,可谓是“法有授权”的行政行为。事实上,许多被媒体曝光的腐败案例也表明,手握公权的公职人员所办酒席,往往也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平台。详细

如何让中国的年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何让中国的年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遏制滥办酒席之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复婚再婚不得办酒是“权力越轨”

  当地出台这样的规定,或许也是出于好意,那就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是,对于这样的方针,政府部门可以提倡、可以引导,但不可全面强制。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制的话,也只能强制公职人员。与一般人相比,公职人员因为手中握有公众赋予的权力,一旦走偏,就可能滑入贪腐深渊,而办酒席这样的事情,则是很容易滋生贪腐的地方,因为贪腐可以假借在“人情往来”上。公职人员办不办酒席可以限制、可以管,但个体办不办酒席,政府部门还是不宜管得太多、太宽。详细

今天我们该如何“移风易俗”

  风俗并非不可移易,但是如何移易,却很有技巧。历史上我们古人曾经留下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周初,姜太公和周公分封于齐鲁两地。周公之子伯禽到了鲁地之后,“变其礼,革其俗”,强力推行周礼,足足推行了三年才有所成效。而太公到了齐地之后,“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五月而政成。周公知道以后感叹说,姜太公治理齐国,“平易近人,人必归之”,可以想见以后齐国要强盛于鲁。历史证明了周公的预言,在齐鲁两国共同的历史中,齐国政治开放灵活,齐强鲁弱的局面伴随始终。详细

把控有度的彩礼“指导标准”值得期许

  实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传统却一路向下,反向而行,红白喜事陷入了狂热的攀比之中。红白喜事泛滥,攀比之风屡禁不止,已然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天价彩礼”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与渗透,要么“一娶返贫”,要么“无以为娶”,在日益膨胀的彩礼面前,社会风气已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在民间自律与自为难以跟进的情况下,公权力的及时介入与参与,采取合适的方式来移风易俗就十分必要,也是公共责任的应有之义。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