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海归学者,本可留在国外,过富足安逸的生活,却选择回国。
他是一个科研功底深厚的科学家,本可搞研究,出专著,却选择服务一线。
他是一个爱清洁成癖的人,却能长年与死猪病猪打交道,坚持在血污恶臭的环境中工作。
12月19日,王一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团成员、绍兴市上虞祥盛养猪场场长阮张峰,在回忆恩重如山的王老师如何义务当顾问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时,几度哽咽,几度落泪。
躺在病榻上仍挂念实验数据和学科团队的王一成,让人们感动于他求真务实、心系工作的精神品质。从王一成两次留学毅然选择归国、回报故土时,人们强烈感受到他不忘初心、坚守梦想的赤子深情。
斯人已逝,德行流芳。在采访王一成事迹的过程中,我们偶然看到了他在2013年至2106年写下的部分日记,片段化的记叙闪回式呈现了王一成确诊癌症前的两年半时光。
9月15日,细雨蒙蒙。杭州市殡仪馆,哀乐低回。尽管没有通知,但全省各地的养殖户还是纷纷赶来。一个个壮汉,强抑着悲痛抽泣着,哽咽声、啜泣声此起彼伏。大家送别的人叫王一成,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主任,猪病防治研究课题组组长。这位35年心系养殖户,奔波在生产一线,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畜牧兽医事业,业界公认的“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因患癌症,不到60岁就与世长辞。
考虑到浙江畜牧业一线形势,长期从事基础科研的王一成决定,走出实验室,奔赴“生产的主战场”。王一成(右二)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向学生讲解干扰素发酵实验(资料照片,2012年5月摄)。
针对制约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动物疫情,王一成刻苦钻研,主动设计,改善畜牧兽医的科研条件,提高诊疗水平。养殖场一般都位于偏远农村、山区,王一成每一次总是尽量“亲自”驾车、“亲自”解剖、“亲自”取样,养殖户亲切称他为“亲差大夫”。
9月29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科技学堂第四十九讲开讲,专题学习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王一成同志先进事迹,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原副院长徐子伟应邀分别作“农民最爱戴的专家”“我的同事王一成”的专题报告。
你这哪是工作,是在卖命!——追记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王一成
2017浙江骄傲提名人物 王一成
农科赤子——追忆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一成
王一成,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一心为农,全身心服务于农民,献身于他忠爱的畜牧兽医业,作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业绩。 王一成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 被众人称为“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
连日来,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王一成的生平事迹经中央主要媒体播发后,在农业部和广大农业科研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他两次出国留学,本可留在国外搞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他毅然选择了回国,因为浙江畜牧人才欠缺。
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而言,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的供应,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也关系万千百姓生计。有无数王一成这样的畜牧产业“活地图”和“数据库”,有无数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才有农业的提质增效、才有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也才有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
2017年9月12日,年仅60岁的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王一成不幸去世。” 2016年5月20日下午,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的办公室内,所长鲍国连正激动地对研究员王一成咆哮着。
他就是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王一成,因常年积劳成疾,倒在病魔之下,年仅60岁。1999年12月31日晚,杭州下沙一处养殖场突发严重疫病,面临扩散风险,王一成临危受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