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淮剧《武训先生》

淮剧《武训先生》讲述了在旧中国的背景下武训的一生,他躬行实践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化缘乞讨,兴办义学,在受尽欺凌,经历人生百味的过程中依然不忘初心,始终未曾放弃,甘心从头开始,为守护创办义学的梦想而倾尽余生。

淮剧《武训先生》

淮剧《武训先生》
北京
2018年6月28日、11月1日

《武训先生》“二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淮剧《武训先生》“二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和剧目主创开诚布公,围绕作品的艺术成就、提升空间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体现出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自觉追求。[详细]

    • 对拖沓情节要做“减法”李文国 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主任

      舞台节奏上还应做出调整,目前给人的感觉有些拖沓,建议对一些情节做“减法”。

      人性之恶是悲剧根源陈鹏 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武训“吃亏”的根源不在于“不识字”,而在于人性之恶。

      融入作者的深刻体验陈涌泉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武训先生》融入了作者深刻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忍辱负重、坚韧顽强的精神。

      精致打磨全剧“泪点”冯咏梅 玉溪滇剧院院长

      二重唱是全剧“泪点”,如果此处能打磨得更精致、准确,这一段将成为戏曲中的经典。

      既有特色又有风情李道国 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

      《武训先生》戏中有戏、处处是戏,让观众在品味戏韵的过程中得到人生向善的启迪。

      《武训先生》的困惑孙喜军 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观众,我看过之后也很受启发。同时,也有困惑。

    • 重写武训是最好的纪念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今天我们重写武训,就不要讲相同的故事,而是要刻画一个不一样的武训。

      “曲折”处拿捏精神刘玉琴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在曲折处拿捏精神、在隐晦处让其发出应有的光泽,折射了主创人员的艺术勇气。

      丰富动作才能丰满形象温大勇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

      对于武训内心的挖掘过多,建议添加上武训的行动素材,会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戏中之戏”曹林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武训先生》超越了地域和语言障碍,成功地完成了传统戏曲向现代化、都市化转化。

      三点建议黎继德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原主编

      没有必要将冲突和矛头转移到张老辩身上。张老辩结局的处理,立意可以更高远一些。

      富人并不等于“为富不仁”徐涟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

      富人并不等于“为富不仁”,文人也不全是道德堕落,仇富、仇官是当下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 平行戏要有作用力李利宏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平行戏如果没有递进就不会有“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一定要往武训身上倾斜。

      武训的塑造过于“知识化”范小宁 《剧本》杂志社主编

      武训作为一个农民,他对于理想、信念的坚持过于智慧和有文化色彩了。

      有“烟火气”才有震撼力陈曦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通过“烟火气”的武训,我们看到了苏北人的旧时生活,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淮剧乡音。

      民国戏的当代化表达黄国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

      近现代戏介于古代与现代之间,并不好演。但演员表演精准到位,特别是男一号十分出彩的,他是全戏亮点,

      新淮剧的现代性提升王评章 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淮剧《武训先生》努力进行了一个现代性的提高,即"信仰可以成为生活"。

      凸显戏曲审美特征王亚勋 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全剧的戏曲性、草根性、艺术完整性凸显了戏曲审美特征和艺术特征。

    • 《武训先生》的现代性马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武训先生》彰显的现代性既独特又深刻。武训身上,有一种与神、与上帝接通的东西。

      探索再乡土化的创作张之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武训先生》是一部具有极高品相的作品,这是由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完成的。

      希望在“义”方面深挖万素(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希望作品继续深挖,引导观众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而不只是获得审美满足。

      对武训形象进行重塑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

      经过修改打磨,淮剧《武训先生》在情节设置、文本措辞等方面都有提升。

      《武训先生》触动人心温大勇(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

      编剧精益求精,上海淮剧团倾力打造,无论从哪方面,《武训先生》都是一部优秀作品。

      触及观众的心底和情怀赵忱(中国文化报副总编、高级记者)

      该剧经过扎实的修改打磨,成为一部气质不凡、气象一新、气场亲民、气度雄远的作品。

      《武训先生》值得研究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武训先生》剧本平实但很深刻,朴实而深刻地彰显了武训精神,又是为淮剧量身定做的。

      一部都市新淮剧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淮剧《武训先生》以“再乡土化”的理念,创作出了具有都市化气质和都市感的戏。

    • 作品的再乡土化理念陈曦(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武训先生》在舞台呈现上,坚守了戏剧本体,抓住了淮剧本色。

      雅俗共赏的好作品范小宁(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

      淮剧《武训先生》,创作上的新与继承传统上的“旧”,是一个完美的融合。

    编剧:罗怀臻

    导演:韩剑英

    唱腔设计:赵震方

    作曲配器:王啸冰

    舞美设计:韩生 崔津

    服装设计:潘健华

    造型设计:王楠

    灯光设计:李泓晔 周建平

    上海淮剧团建立于1953年,迄今为止已创作、改编、演出了300多出剧目,其中较有影响的剧目有《蓝桥会》《女审》《三女抢板》《水漫泗洲》《探寒窑》《官禁民灯》《白蛇传》《哑女告状》《海港的早晨》《八女投江》《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大路朝天》《千古韩非》《家有长子》等。这些剧目,大部分获得过全国和上海市的奖励,尤其是都市新编淮剧《金龙与蜉蝣》,享誉全国,连获43个奖项。60多年来,剧团涌现了以筱文艳、何叫天等为代表的一批淮剧流派创始人,和以梁伟平等为代表的新生代表演艺术家,众多演员在全国和上海市的汇演中屡屡获奖,奖项有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