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献典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精神家园。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由中央政府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历代重要典籍3500多部,近8亿字,以经史子集编排,卷帙浩大,收罗全备,几乎涵盖了古代中国所有学术领域。《四库全书》先后分抄七部存世,现存仅有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文渊阁本,分布于北京、甘肃、浙江、台湾等地。
这部旷世巨著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进入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各方也正在积极努力开展《四库全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活动,这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为中国文化自信的树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搭建世界平台。
为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于2018年底策划举办“走近四库全书”活动,以实物展览、展板展示、讲座、问答互动等活泼多样的形式,陆续将“四库全书”请入图书馆、高校和社区等,让社会公众、校园师生进一步了解祖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抄写诵读传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开创了“走近四库全书”系列活动走进高校的良好开端,之后活动还将继续走进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详情]
《四库全书》是在清代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详情]
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读者近距离接触文化典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读者对《四库全书》的了解。[详情]
伴随《四库全书》的广泛传播和各种大型丛书的陆续问世,学术界的研究也迎来发展的高峰,先后出现了一批颇有深度和影响的著作。[详情]
1986年,随着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海峡两岸兴起“四库热”。[详情]
对每一种著录或存目的书籍,都曾做了程度不等的考订工作,并且概括其主要内容,写成了提要,后来辑成《四库全书总目》[详情]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著录的书,其传世的历代刻本,清末有邵懿辰编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与莫友芝著《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