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灵寿县委大院,退休老干部、县政协原主席赵景春给记者当起了向导,赵景春从1977年来这个大院工作,一直到退休。“几十年了,这大院几乎没变过。”

赵景春告诉记者,灵寿县委大院占地22.5亩,有105间房屋,共9个部门160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房子地基是石板铺成的,墙体是青砖垒砌的,房顶用木头椽支撑,芦苇席和黄泥做顶。”赵景春说,老房子虽然历经多次维修,但房屋主体结构一直没变。房屋外面进行了涂刷,许多地方依然能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砖痕迹,一些外墙甚至暴露出一道道裂缝。

随后,记者走进县委组织部一间办公室,这间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有两个科室6个人在此办公。办公室头顶上的一块天花板已经脱落,裸露的窟窿上可以看到苇席、白灰、石膏层层修补的痕迹。[详细]

“对自己‘抠门’,但不能对百姓‘抠门’。”宋存汉介绍,这些年,灵寿用于教育、民政、农村、交通等民生事业的投入一点都不低。“仅去年,全县财政全部支出为11个亿,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约9.6个亿。”

就在去年,灵寿县5个乡镇的1000多名中学生全部搬进了刚刚建成的灵寿二中新校舍。这所占地77亩的新中学投资超8000万元,高标准建成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宽敞明亮,学校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和花园式的校园,成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打眼的建筑。

七年级的刘琪薇家住山区,她最开心的事就是再也不用走山路上学了。她告诉记者,在新学校里,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黑板和老师的口头上,而是在多媒体屏幕上、在实验室里生动起来。在学生公寓,她和同寝的几个小姐妹亲如一家,因为有补贴,在食堂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好!”刘琪薇笑着说。[详细]

跑过不少地方,见识过许多县市党政机关办公场所的“气势恢宏”。与之相比,灵寿县委大院的低矮房屋、斑驳砖墙、蜗居办公的确显得寒酸、土气。但这样的“寒酸”与“土气”并不丢脸,反而被群众称赞“最美”。“寒酸”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土气”让百姓心生亲近、由衷喜欢,没有“衙门”的距离感,就像自家邻居。

灵寿县委的艰苦作风,值得击掌。客观而言,老旧办公楼并不能和干部廉政务实、亲民爱民画上等号。奢侈浪费要坚决反对,装穷作秀也要不得,根本的还是要实事求是。大院老旧,不是党政机关清廉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了,资金充裕了,适度改善办公环境,亦无可厚非,关键在思想上、行为上务必恪守勤政为民、艰苦朴素的传统。

所以,“最美”的真谛,还是系于党委政府、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将精力用在谋发展、将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是否真正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真心为民才能获得百姓认可,有了百姓的认可,就像灵寿县委书记宋存汉说的,“无论在哪办公,都是最美县委大院”。[详细]

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体现出了党爱人民,党为人民的精神,是新时期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

——冰工厂

灵寿县破旧的县委大院之所以被网民所关注,并被赋予“最美县委大院”称号,在一些地方频频出现豪华办公楼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最美县委大院”,并不在于它的破旧与寒酸,而在于“最美县委大院”里的执政者们能够几十年如一日般地对执政理念的清醒认识,能够始终对自身职责的坚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灵寿县委十几届班子为民务实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AKB4

县委大院,是地方政权的“指挥所”、“调度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据地”、“大本营”。最美县委大院,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日益改善的百姓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与一些地方动辄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巨资,把政府大楼打造成地标式豪华建筑有天壤之别,让人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暖。

——沙画美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  查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