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
  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
  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的社会文化现象全世界罕见。”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很多城市雕塑作品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追求,没有思想,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
 
大型群雕《深圳人的一天》的启示
  在深圳,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深圳人的一天”雕塑公园。这座社区公园的命名和出名,都是因为这里有一组以“深圳人的一天”为主题的群雕。《深圳人的一天》从制作完成到如今已经过去14年了,但它仍然散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年前,记者曾特意来这里参观过这组群雕,被雕塑的独特创意和栩栩如生的表现手法打动。近日,记者再一次探访群雕《深圳人的一天》,看看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奥斯陆:雕塑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挪威首都奥斯陆仿佛就是一个雕塑城市。无论是在市政厅、码头公园还是在国家大剧院公园,都可以看到偌大的雕塑群,就是不起眼的街头绿地或小花园中也都有不少雕塑。他们主题鲜明,栩栩如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留影。而维格兰公园的雕塑群更堪称雕塑艺术的宝库,是奥斯陆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维格兰公园雕塑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生命之环四大部分,表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轨迹。民间对维格兰公园有很多叫法,如奥斯陆雕塑公园、裸体雕塑公园、生命之园。
 
意大利城市雕塑:诞生易立足难
  意大利城市不论大小,一般都设有城市美化委员会或雕塑纪念碑安置委员会之类的专业机构,其成员基本上由业界知名专家组成,负责协助政府文化部门对备选的城市雕塑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之外,还要看其能否与拟安置地区的整体环境和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在极为严苛的评估标准下,一些优秀的现代雕塑作品由于造型过于大胆前卫,难以同老城区的传统建筑风格相融,不得不遗憾地黯然退场或委身城郊。
 
法国城市雕塑:洗尽铅华见沧桑
  漫步巴黎,街头、绿地、广场和桥身甚至地铁站台,都遍布着各个时代、各种类型和流派的浮雕、铜雕、石雕和镶金人物雕塑,其风格或传统写实,或恣肆张扬,或简洁抽象,都承载着典故与传奇,情感与思想,体现着巴黎作为艺术之都的包容与大气,使整座城市俨如一座露天雕塑艺术博物馆。和很多欧洲国家一样,法国在城市树立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人们观赏雕塑时也会发现,很多雕塑不仅饱尝了自然界上百年的风吹雨打,还是历史上有意拆除重建的结果。
 
城市雕塑应传递正能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教授直言。“梦露”倒下,不是因为“暴露”。“一个公共雕塑作品,必须传递正能量,重要的是出发点。”曾成钢强调,“例如‘大卫’,虽然是裸体,但它表达的是英雄主义的精神和气质,传递出来的是正能量。”
  拆了建、建了拆,实质上是决策层缺乏规划和监督,是不顾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环境现状的结果。
 
“梦露”的倒下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是一个显性的实体存在,如何摆脱“建与拆”的尴尬?
  “城市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既要有艺术性,更要体现公共性。”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黄月新教授表示,“好的雕塑,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必须能与公众‘对话’,实现精神层面上的交流、沟通,进而引导人们关注、理解城市的文化内涵,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