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财政部按照中央规定引导中央部门严格控制支出,中央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支出的结果。中央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压缩、取消部分出国团组,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等,使得“三公”经费各单项支出均明显下降。 公车是公权力的体现之一,其运行和购置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关于购置车型、数量,各级别官员配车标准都有明文规定,但要杜绝超标使用。公车在运行中要有行程管理机制,油量增减记录,防止公车私用,“油耗子”吸油。 从晒大账情况看,三公经费逐年逐步减少情况非常明显。但是这样的数据总是给人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感觉。前不久有部委公布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就出现过“零元购公车”的现象。所以“晒大账”并没有强力的说服力,上报“节减”了三公经费,但是实际上“三公经费”不一定真的就节减了,可能存在从其他渠道“补充经费”,变相增加了“三公经费”。 今年是新预算法实施的第一年,继今年4月中央各部门依照新法要求公开2015年中央部门预算后,7月17日,中央各部门又迎来了公开2014年部门决算的日子。今年各部门还首次公开了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其中重点列出了各部门不同层级和用途的公车数量。 看来,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的“八项规定”,一直被诟病的三公消费就完全可以大幅度地降下来。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保、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接下来,压缩节省的三公经费应该“用在刀刃上”,都投入到最需要的民生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