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警备区政治工作处、成都市总工会、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执行:成都成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发挥榜样引领和带动作用,参照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的惯例,拟于2018年6-12月开展第五届成都市道德模范评选系列活动。本着评选过程即是宣传学习过程的宗旨,展开有节奏、有计划、进程式的宣传报道,达到声势浩大的传播效果。
2015年5,几乎断流的毗河突发大水,正在下游河道中玩耍的4个小女孩,瞬间被汹涌的河水卷走。紧急关头,刚巧路过的马传贵,毫不犹豫地跃入河中,先后折返两次,分别救起了一对小姐妹。听见河对岸一位大爷喊“河里还有两个”,他二话没说,再次跳入河中,成功地又救起了一个小女孩。此时的马传贵,脸色已经发白,体力也透支到了极点,但他完全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第四次跳入水中,扩大搜寻范围,又往下游找了50多米,但是由于洪水过于汹猛,始终未能搜寻到最后那位11岁小姑娘的踪迹。筋疲力尽的他,到最后仍不停地念叨“还有一个”。
2016年3月,一位幼儿园女教师在石板滩东风村路口等公交车时,被一名30岁左右男子突然抓住,拖向旁边的竹林。正好开车路过此处的廖家,听到了女教师的呼救,毫不犹豫地跳下车,前去救援。在迅速将女教师安置到车上后,廖家勇追歹徒,丧心病狂的歹徒却挥舞着尖刀扑向了他。最终,在负伤的廖家的配合下,派出所民警很快将手持白刃的歹徒制伏。廖家也荣获了“道德模范•新都好人”提名奖。
2017年7月晚,温江区柳台大道与杨柳西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正在河边散步的黄顺,听到了呼救声,在看到满头是血的女受害者后,拔腿向歹徒追去。面对这位“多管闲事”的大学生,歹徒掏出水果刀,对着黄顺腹部连捅好几下。黄顺临危不惧,用手臂挡住了刀子,与歹徒展开了激烈搏斗,但腹部和手臂仍各中一刀,幸亏警方及时赶到。之后黄顺和被抢女性一起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恢复健康。2017年,黄顺荣获温江区“见义勇为公民”称号。
她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她从不迟疑。2014 年,在眉山市彭山县湿地公园,她成功营救了60多岁的溺水老人。2017年12月,她在自贡参加马拉松时,突遇老人心脏骤停,在荣县街边成功救醒了昏迷老人。工作中,她踏实敬业,长期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以饱满的热情悉心的护理为患者排忧解难,送去温暖的爱心。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敬老爱老活动。被评为2014年 “感动武侯十大人物”、三六三医院“2015—2016年度优秀共青团员”、2018年 “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等。
2017年9月晚上,一辆小汽车因轮胎打滑,翻到了东风渠中,被河水冲到了侯家堰桥边。正在家里准备吃饭的徐子军,听到了呼救,迅速跑到岸边。此时,小汽车的头部已经被河水淹没,车内有人拍打窗户求救。河水随时都可能将整个车淹没,徐子军用石头反复砸窗户,终于砸开了一个洞,之后奋力向河中央的落水者游过去,最终打开落水小汽车车门,成功将落水人救到了岸上。短短的五六分钟,徐子军战胜了生死时速,挽救了宝贵生命。他获得了2017年“成都好人”称号。
2018年2月18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三,清晨时分,一名70多岁的老人在南河送仙桥段不慎落水,被河水冲向下游。听到呼救声,正在附近进行环卫保洁作业的徐才贵飞奔到现场,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将老人托出水面。由于四下无人,半个小时里,他一直维持着托举老人的动作。直到民警赶到,跳入河中,一同将落水老人救出,送往医院救治。落水老人的女儿感动万分,拿出2000元现金希望感谢这位环卫工人,却被婉言谢绝。“我觉得只要是善良的人都会像我们一样去救老人,没有啥特别的”,回到正常的工作中,徐才贵只字未提救人的事。但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共鸣。
2016年6月,阆中市长公大道和文化路交叉处,一辆小汽车与摩托车发生碰撞,摩托车后座的老人头部受伤、倒地昏迷、呼吸微弱。当时还是彭州市人民医院实习生的程菲正巧路过,立刻跪了下来,一边给受伤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术,一边人工呼吸,经过十多分钟的急救,老人呼吸逐渐平稳,120救护车也赶到现场。直到老人被送往医院后,程菲才放心地离开。而她跪地救人不留名的义举,也感动了无数人。她荣获了“见义勇为”、“优秀急救员”、“四川好人”,“中国好人”、“2017届成都医学院优秀大学生毕业生”、“2017年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感动南充2016年度人物"等荣誉。
2017年7月,村民付能芝7岁的小孙子不慎落入龙泉湖,想救人的付能芝入水后,与孙子一同下沉。危机关头,一旁做农活的72岁阿婆陕书琼赶来,不会游泳的她,毅然跳进湖里,奋力将婆孙二人救出。被救后,付能芝说,多亏了陕大娘,不然她和孙儿就都没了,陕大娘真是全家的救命恩人。一位72岁的老人,在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救之手,她的见义勇为,托起了生的希望。她获得了“四川好人”、 “成都好人”、 “龙泉好人”、龙泉驿区政府授予的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018年5月13日下午6点,郭仕华开车带着家人行至盐市口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一名交警被撞倒在地。肇事车在路口疯狂转圈,甚至加快了车速,朝着人群冲去,几辆电瓶车瞬间被撞翻。千钧一发之际,郭仕华毫不犹豫地停了车,在安抚好妻儿后,不顾个人安危,三次冲向疯狂肇事车,最终成功拉开车门,协助交警制服肇事司机。并与周围市民一起,鼓劲抬车,救下被卷在车底的无辜群众。“如果不上前去制止,可能更多人会受伤,发生更加危险的事,这些都不容你去多加思考”,他勇拉车门的英雄之举,被人们致敬。他不仅是部队曾表彰的“优秀士兵”、“优秀带兵班长”,也在2018年获选“四川好人”、“成都好人”等称号。
2017年7月,患有严重颈椎病、哮喘的刘子斌在经过成都府河东风大桥河段时,被一声声呼救吸引。原来,2名年轻女子在玩耍时不慎落水,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支撑落水者长达30多分钟,直到消防和110民警赶到开展进一步救援,筋疲力尽的他才悄然离开。由于施救及时,落水女子被救上岸后均无生命危险。而刘子斌见义勇为、跳河救人的视频也被现场目击市民广泛传播。这位无名英雄获得了 “最美家乡人” 、“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7年5月,一名女孩烈日下跪地抢救工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了,网友们都在寻找这位救人不留名的年轻女孩。原来,当天一名工人在施工中被高压电击伤休克,工友们在拨打120后,慌乱地他进行抢救。正好路过的雷立勋,发现工友急救方法不对,继续下去可能造成伤者缺氧。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她,主动上前,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烈日下持续了40分钟,一直等到救护车到来,才悄然离开。在这场生命的争夺战中,她用见义勇为,挽救了一条生命、一个家庭。获得当年“成都好人”称号。
2015年8月,金马河驾青大桥上,四名外地游客在河道内游泳时因河水暴涨被困于金马河河心石堆上,因为水流湍急,救援难度很大。得到消息后,正在患病中的熊强立即赶到现场,与消防官兵一同实施营救。激流中,一名消防战士被卷走,卡在了河道内一块突起的大石上不能动弹。危急时刻,熊强纵身跳入冰冷浑浊的河水中,直向消防战士游去,拼尽全力将他救援上岸。最终,消防战士和四名游客全部获救。不仅如此,在“5.12”汶川特大地震,“8.13”、“8.17”龙池、虹口特大暴雨,“7.10”中兴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熊强也多次参加救援和志愿服务。获得了“都江堰市见义勇为公民”、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2017年10月,一名患有脑瘫的女孩不慎掉入河中,女孩完全不会游泳,只能在水中拼命扑腾。虽然河边很快聚集起人群,也有人拨打了110,但从派出所到事发地至少也得5分钟,女孩随时都有溺亡的可能。危急时刻,一名人民教师挺身而出,跳入水中,及时将女孩救出水面。医生在诊断时说,正是这关键的一两分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而在确认女孩生命体征平稳后,这位见义勇为的老师简单地包扎了伤口,便悄然离去,回到学校,饿着肚子给高三学生上晚自习。“别人在生死关头,我不能袖手旁观”,凡人壮举,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更彰显了师德风范。他被大邑县政府授予了“见义勇为”称号。
2014年3月,黄明在驾摩托车经过石岭公墓后门时,遇见两劫匪正在飞车夺包。这个路段平时行人就稀少,仅有的几名行人也怕惹祸上身,避而远之。此时,这名退役军人一声怒吼,驾车追赶了上去,与挥舞钢管的歹徒展开搏斗。最终,在周围居民的帮助下,两名歹徒被成功抓获,扭送青龙警署,被抢女士的财务也完璧归赵。一个人追两个歹徒不怕吗?黄明也曾后怕过,但在危急时刻,他选择了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因为见义勇为,他获得了当年的“成都好人”称号。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在1971年出生三女儿,因为6岁时爆发性脑膜炎,引发了癫痫、牙齿脱掉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1988年,丈夫罹患胆囊癌去世后,她不叫苦不喊累,独自将四个子女抚养长大,还当上了曾祖母。之后,将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患病的三女儿。40年久病成医,如今,每次女儿癫痫病发作时,她都会用手捏住女儿的鼻梁,以此来缓解症状,及时给药;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女儿自6岁生病住院后再没有因生病住过院,原本一个月要发作好几次的癫痫,基本上也要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才发作一次了。很多年前,与女儿同年患病的孩子就相继离世。而这份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母爱,却延续着女儿的生命奇迹。
长年生病的年迈父母,两个智障的哥哥,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重病的丈夫……任何一个困难降临,都有可能将一个人击倒。然而,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里,一个女人,却用双肩担起了全部的重担,撑起了一家的希望,与困难进行着殊死顽强的搏斗,成为善良的化身、家庭的守护者。常年艰辛的付出,也让她更能理解老弱病残者的现状和日常生活。从2009年开始,她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除了周六周日,每天她都最早来到社区,照顾社区里的其他老人。因为孝行善举,2017年,她获得了第三届“道德模范•新都好人”称号。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却深谙孝悌大义,无怨无悔33年,悉心照料高位截瘫的小叔子。她的懿德善举,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勇敢担当。她的奉献与坚守再次证明:爱不但能够维系亲情血脉,还能超越艰难困苦,让绝望的荒漠,开出崭新的希望之花。2013年,她荣获第二届“道德模范•新都好人”提名奖。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三十年来,他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妻子,诠释了坚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他悉心照料80多岁患有白内障的父亲,用孝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行之歌;他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大成人,尽心尽力照顾留守在家的孙儿们,让自己单薄的身躯站成一棵树,为孩子们送去片片绿荫。他没有很好的口才,三十年,他时刻在做着好事儿,一如既往地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用善举感染着周边群众。2017年,他荣获“四川好人”称号。
她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护士。10年前,婆婆患脑梗塞后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从此,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身为子女是如何毫无怨言,悉心照顾老人。2013年,她的家庭又遇到一个沉痛的打击——丈夫在一次例行检查中被查出患上口腔癌中期,她不得不鼓起勇气陪伴丈夫进行手术并坚持放疗和化疗,一家人相互扶持下,丈夫没有被病痛打倒,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然而2017年,她在体检中被查出了宫颈癌,迫于无奈做了子宫全切手术,在术后1个月,心系工作的她,坚持到岗上班,中途从未因此原因为由请假。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夫妻二人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孝老爱亲”让一家人同心同力,笑对人生。
16年前,曹玉茹的第一任丈夫不幸病逝,34岁的她为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扛起整个家。2004年,曹玉茹与现任丈夫再结连理,她只有一个愿望:带着孩子和婆婆出嫁。就这样,有着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的特殊家庭诞生了。再婚后,曹玉茹视公公和两个婆婆如亲生父母,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地里农活再忙,她也不忘做上公公婆婆爱吃的饭菜;手头经济再紧,她也不忘塞给公公婆婆零花钱;劳作之后再累,她也不忘为婆婆们洗澡换衣。付出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曹玉茹先后送走了肖家的两位老人,而她的前婆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已是86岁高龄。老人最喜欢的事就是到邻居家串门,开口闭口念的都是“我们家玉茹好”、“我们家玉茹亲”。 如今,曹玉茹夫妻俩在村里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房;随她改嫁过来的大儿子也已成家立业;小儿子因为耳濡目染,从小就懂得怎样孝敬父母、孝敬奶奶。
2001年,她嫁入米家,过上了甜蜜美满的生活,可没过四年,婆婆的中风瘫痪让一切都变了样。全身瘫痪、只有眼睛能动的婆婆,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她每天按时换洗、擦身、按摩,悉心照顾;因为不堪沉重的压力,丈夫患上了精神病,需要她像哄小孩一样照顾;公公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年幼的女儿需要她每天走上六七里山路去接送。为了撑起这个家,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从烧水开始,一直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就像是一台没有开关的机器。12年过去了,在她的照顾下,如今婆婆终于能勉强拄着拐棍在院子里走两步了;丈夫发病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偶尔还能下山去卖点蔬菜了。弱肩担孝道的她,也被评为“四川好人”。
他刚出生22天,母亲病逝,父亲也抛弃了他,还未满月便成为了孤儿。同村村民李奶奶见他孤苦,收养了他,节衣缩食,用米糊、菜羹混着讨来的奶水将他养大。“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成年后,他立刻担起了照顾李奶奶的责任。30多年如一日,不忘养育之恩,用心地照顾老人。2007年,87岁的李奶奶瘫痪在床,从那天起,他就照顾得更加细致了,一天三顿,将做好的饭菜打成饭糊一口一口地喂;早上把李奶奶抱到门前凳子上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晚上,为李奶奶按摩抽筋的腿,缓解不适。今年李奶奶已经98岁了,是当地出了名的高寿老人,更难得的是几乎没有任何病症。老人常常感叹说,有这样一个孙儿,是上天最大的恩赐。这位当代孝子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敬老的爱,诠释了知恩图报的真谛。
他是金马镇九义校翻身村小负责人,从教36年,用行动践行了“孝老爱亲”。对于双目失明年近90岁的老父亲,他是令人骄傲的好儿子;对于患癲痫30多年的女儿和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他是慈爱的父亲;对于因脑溢血中风腿脚不便的妻子,他是合格的丈夫;对于从小患病落下残疾的哥哥,他是不离不弃的亲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及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为家人挡风遮雨,让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变得珍贵。他曾被评为简阳市“优秀教师”,年年被学校和乡镇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
1996年结婚时,他们曾是别人眼中的金童玉女。12年后,一通电话打破了她的幸福生活:丈夫在开会途中突发脑溢血昏迷入院。病危通知单一次次发出,急救一周醒来后,丈夫半身瘫痪,不再认识眼前不眠不休照顾自己的妻子。因为丈夫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亲人照顾,她思量再三,毅然辞去了前景很好的工作,带着女儿和双亲到了广西,扛起家庭重担,开始了医院、幼儿园、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天天为丈夫擦身按摩。丈夫病发9年来,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直至能够站立行走;女儿从嗷嗷待哺到亭亭玉立;双亲从身体康健到逐渐老去……她用爱与坚守,为一家人遮风挡雨,撑起了一片蓝天。
他是一名普通农民,37年前,当妻子青光眼手术失败,永远看不见后,他选择不离不弃陪伴在妻子身边,每天为妻子剪指甲、洗脚、洗澡、按摩。16年前,妻子莫名晕倒,检查发现患上了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治,必须治”,他说,“卖砖、卖瓦、卖房,就是把我卖了,也得治,她是我妻子,我得救她。” 他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请求医院为他赊欠了部分费用,他拉着医生的手许下了人生的第二个承诺,“将来一定要把钱还给医院”。妻子手术成功了,是他用那双有力的手,牵着妻子一次次越过死亡线。如今,夫妻俩领到了养老金,解决了生活问题。他也兑现了当年对医院的承诺,用房产的安置款还给了医院。
2007年,她的丈夫因不慎摔倒后脑勺着地,成了严重脑瘫病人,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脑瘫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和十几岁的孩子,她以泪洗面却没有退缩,每天做两份薪低活累的工作,撑起这个易碎的家。丈夫脑瘫后,多次意外走失,从那以后,她放弃了一份兼职,只要不下雨,外出扫街时就会把丈夫带在身边。每天5点多钟出门,每月挣着1000多元的工资,十年艰苦,在她不离不弃的精心照料下,丈夫逐渐具备了一些自理能力,终于能够和她一起打扫街面了。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义,感动了无数人。获得了2016年“成都好人”、2017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1992年,先天脊椎变形的少女张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下肢残疾、不能做重活的同村小伙,将农活和家庭重担一肩挑起。近年来,张李的脊柱越来越弯曲,再也做不动田里活路了,于是她就在家做手工,贴补家用。2011年,90岁的婆婆因摔伤瘫痪在床,为方便随时照顾婆婆,张李就在婆婆床边搭了个木板床,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时常为老人买来新鲜的蛋糕和水果。面对坎坷的命运,张李用爱“驼”起一个家。获得了第二届“道德模范•大邑好人”称号。
三年前,她的第一任丈夫不幸因病去世,为了照顾年迈中风的公公,她一直未嫁。2017年,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何文虎,一片孝心得到了丈夫全家的认可,同样好心的一家人也接受了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丈人。孝顺儿媳带着前任丈夫的父亲“改嫁”到了新家。“孝老爱亲”传为佳话。
他的父亲有三兄弟,其中排行老三的幺爸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小需要他人照料。二十年间,他日日看着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幺爸,长大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个重任,一晃又是十多年。2007年,幺爸高血压病发,全身瘫痪,为了就近照顾,他在自家门口开起了肉铺;为了让幺爸偶尔转转,他买来了电动轮椅,但凡出门都陪伴左右。数十年如一日,他用亲情陪伴和精心护理,让幺爸安享晚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获得了第五届“成华榜样”称号。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道路塌方、山体滑坡、人员伤亡……人间天堂霎时陷入恐慌,距离震中20公里的他,第一时间组织项目人员自救。九寨沟生死一夜,他带头5次穿越飞石区,搜寻失联同事,救出受困游客400多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他是志愿者、是护工、是厨师,是滞留现场的人们的精神支柱。震后24时里,在他的带领下,项目人员、游客等1000余人安全撤离地震灾区、平安回家,他以“一个都不会落下”的勇气,为那个冰冷恐惧的寒夜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2003年,他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15余年间,每逢周末、寒暑假,他都会将那些放假的孩子、留守在家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学习,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颜料、买笔,教他们画画、写字、学音乐,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让家长们可以安心在外务工了。因为退休工资都贴补到了“留守儿童之家”,他一家四口生活在不足80平米的安置房里,过着拮据的日子。即使查出癌症晚期,他仍然没有停止“寸草心家园”的教课。直到躺在病床上,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有人接班,继续为留守孩子们授课。2018年6月11日晚,他安然离世,用一生诠释了“奉献与爱”。曾获得“新津榜样”、 “新乡贤”候选人、“成都好人”等称号。
她是武侯区黉门街社区的志愿者、社区民情专递员、小税巷5号院落管理小组的负责人,也是居民口中热心肠的“四孃”。因为她所在的院子,70多户住户有50%以上是空巢老人,2016年,她创办了“奶奶厨房”,用废旧仓库改造成不到15平方米的饭堂,为社区里的创业青年,空巢老人做饭,让他们在这里感受温馨。 “奶奶厨房”不为了赚钱,她不仅为社区里8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送热饭热菜,还组织60岁、70岁“年轻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奶奶厨房”给青年人做榜样,提供了社区养老新思路。她也荣获了 “中国好人”、“四川好人”、“成都好人”等称号。
他曾是IT行业的“佼佼者”,为了让不幸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和智障的儿子有尊严有品质地生活,他投身助残公益事业,2011年,创办了专门服务智障群体的公益机构——善工家园助残中心。善工家园拥有1600多名志愿者、500多位捐款人,每日托养100多位脑瘫、智障、自闭症、唐氏综合症儿童和青少年,开展了早期疗育、大龄教育、康复疗育和职业培训服务工作,有的孩子学会了顺畅表达,有的甚至学到了技能走进社会。同时,善工家园还为500多户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从对儿子的爱,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再到创立社会公益服务平台,他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残疾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露出开心的笑容!
2013年,他来到邛崃市大同乡孔家山村驻村,三年间,实施精准扶贫,为致富开出了4剂“药方”。第一剂“药方”是修路,在大同乡率先实现了全村组道百分之百通水泥路的目标,使村里的竹子等林产品实现了大量外运销售;第二剂“药方”是种植优质高山茶,开辟优质高山茶园490亩,每年为村里带来150万元的销售收入;第三剂“药方”是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为村民带来5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第四剂 “药方”是打造乡村旅游业。2015年,他发起的“我在深山有远亲”活动,号召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子,3年来成功结对300多个家庭,150多名山村儿童得到了关爱和帮助,201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2017年荣获“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他荣获了 “邛崃好人”、“成都好人”、“成都榜样•身边好税官”、成都市国税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出租行业驾驶岗位的十几年里,他恪尽职守,坚持做到微笑文明服务乘客,从未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和投诉。他学雷锋献爱心,参加成都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了一名献血志愿者和献血宣传者;加入了512地震应急救援队消防分队,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红标行动;免费接送孕妇、残盲朋友和高考考生。他助人为乐,为走失的孩子找过家,护送过醉酒乘客回家。他拾金不昧,为丢失物品的乘客找过行李。他加入雷锋车成为首批队员,并荣获学雷锋志愿服务种子队员。荣获2018“成都最美春运人”、武侯区“民间河长”、2018“成都优秀出租车驾驶员,安岗敬业”等荣誉。
她从2012年起投身公益事业,拿出个人积蓄近百万元和近百万元名家字画用于公益。2013年至2017年,参与成都邛崃等地大型公益义卖、义捐活动,拿出100余幅名家字画,价值百余万元;2014年,为中国当代孝道文化博物馆捐赠画作,价值十六万元;2017年,通过“轻松筹”等爱心捐款200余次,共计5万余元,并另行捐助帮扶人员5万余元,主要用于看望志愿者患重的生病家属。荣获 “2014年邛崃市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成都十佳志愿者”、“邛崃市首届真善美大赛(仁孝组)冠军”、“2015年度四川省百位正能量志愿者”、“成都市最美巾帼志愿者 ”、“四川好人”等称号。
他是邛崃市交运局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还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偶然遇到了腿部残疾、以缝补衣服为生的李光宪老人。经过交谈了解了老人的不幸后,他决定尽心尽力去关爱这位膝下无子的孤寡老人。十多年里,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悔的追求,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他自小受父辈影响,对国学情有独钟。2010年病退后,拜师国学大师,2013年建起免费公益学堂——霖雨学堂,传承国学精粹,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学堂成立后,他只招收留守儿童,自己舍不得吃穿,将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都贴补在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上,免费提供吃住,还长期供养缺乏父母养育及单亲贫困的孩子9名。他一家人都是成都志愿者网注册志愿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已有6名义工长期为霖雨学堂服务,参与活动的义工前后达30多人,为孩子洗衣做饭,做好后勤保障。学堂现有学生20名,其中县外学生11名,先后培养学生超过100人。周末开放日时,还有多名雅安、丹棱、邛崃等周边市、县外家长带上孩子慕名来听课。截至目前,他投入到学堂的经费近100万元。荣获蒲江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52岁时,他因公受伤失去右臂,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爱,把一间铺面房办成了“爱心书画室”。2006年起,他义务举办青少年书画培训班,不收学生一分钱学费,贴补了43万多元,购买电教设备和租赁场地、支付聘用教师授课费。2011年他成立了周俊明书画艺术培训学校、2012年创立了成都龙泉驿诗书画教师志愿者协会,不光教授中国学生,还接受了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纳比米亚、韩国等国留学生的求学。他为全国32个省市残联及地震灾区、学校捐赠书籍5600册,捐《和谐礼仪歌》、《弟子规》小册子13000册。13年来,周俊明带领诗书画教师志愿者培育青少年超过11330余人。其中有162名学获得全国书画比赛荣获金、银、铜奖。在两年前被查出患有癌症后,他仍然坚持办培训班,尽量不缺一堂课。
2011年起,她成为“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志愿者,每周去到一户社区孤寡、空巢、独居、失独、残疾老人的家中,为他们表演、陪他们聊天。为了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她可以跑遍大半个成都,寻找一支老人想要的血压计
上世纪80年代,她的婆家奶奶收留了天生重度残疾、没有谋生能力的许怀友。奶奶去世后,她接过“接力棒”,20年如一日,洗衣、做饭、缝补、换洗,承担起了照顾“许幺爸”的责任。
退休前,她曾资助过9名困难学生,帮助过24名无业青年和37名在校学生,被称为“爱心妈妈”。退休后,她和老伴坚持每月从退休金里拿出200元钱,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看望慰问教师楼生病的退休教师。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2002年,21岁的他创办福恩禽业,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帮助安置了20多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到公司就业;他竭尽所能地关爱帮助其他残疾人,创办了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扶持了上千名农村特定残疾人从事生态鸡养殖
事迹概述:她创建的二仙桥派出所“仙姐在线”微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解答群众咨询,吸引50多万“粉丝”支持,构建了和谐警民关系。她牵头创作的音乐MV《警察老张》唱响全国,弘扬了公安网络正能量。
她从1996年起投身公益事业,22年来,做长期帮扶敬老院老人及留守儿童、结对贫困学生、关爱山区志愿者老师的“带头人”,发起“爱心书屋”、“妈妈故事会”、“妈妈小剧场”、“妈妈小食堂”、“我有一双小小手”等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送去爱与知识
2006年,成都汽配维修行业尚未规范,一些人趁机在补胎、修胎上做文章,大赚昧心钱。为了让车主们少“被宰”,他动起了脑筋,将检查、更换轮胎的流程公布出来,并承诺免费检查、免费加气、免费补胎。承诺一出,十年不变。按照目前市场行情,补一条胎通常需要15到40元,有人帮他算了一笔账,光免费补胎这块,他每个月就少进账一万余元,十年就少赚了一百多万的收入。放着“白花花”的钞票不赚,他的“诚实守信”换来了人们的口碑。在成都车友们热衷的网络论坛里,随便搜索关键词“王老大”,涌现出来的大多是“感谢”、“耿直”、“诚信”、“感动”等字眼。每天,无数老司机蜂拥而至、新司机慕名而来,非他不修。“诚信”这块金字招牌,让他的生意不但没有亏本,反而越做越大。
他出生在多子女家庭,因为家贫,17岁辍学,靠勤学好问、不怕吃苦受累,终于在太阳能行业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秉承“再艰难也不能在质量上偷工减料”的理念,他带领团队强科研,破难题,从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到推广太阳能路灯,在川、渝、甘、贵、鄂、蒙、晋、陕等地站稳脚跟,成为叫得响的品牌。为了带动乡亲共同富裕,他创办了“四季纯真生态社区”,变“输血式公益”为“造血式公益+共享式公益”模式,送出小鸡仔,养大后按市场价回收,再放到无人诚信店出售,羸利返哺困难群众。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公司成立了“爱心基金会”,鼓励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并得到同行业50多家企业的支持,至今累计捐赠物资达100多万元。
1987年,她与籍田街道粮丰村2组村民石友新结婚,可好景不长,1997年,石友新突然因病去世,丢下了9岁多的孩子和两位70多岁的年迈父母。她强忍着悲伤,向两位老人承诺:“我会把你们当成我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一辈子。”为了这句承诺,20多年,她一直以实际行动兑现。她与招婿上门的丈夫“约法三章”,改嫁后仍对两位老人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让家里能摆脱贫困、还清债务,她一边扛起了田间地头、屋里屋外的责任,一边呵护着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婆婆。正当老人们逐渐走出丧子之痛时,公公又被疾驰而过的摩托车撞成重伤,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年半,她仍毫无怨言,精心照顾到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能拄着拐棍慢慢活动。2012年,患病多年的婆婆离世,而到今天,她仍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公公,让耄耋之年的老人颐养天年。面对多舛命运,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1997年9月28日,海军某部列兵刘继强在一次抢救落水群众时英勇牺牲,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上级为其追记一等功,批准其为革命烈士。刘继强的父母生活在吉林省桦甸市一个贫困的乡村,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正当他们沉浸在无边的丧子之痛中时,刘继强的同年战友廖良开主动认两位老人为“爹妈”,承诺为他们养老送终。双流到桦甸,2850公里。非亲非故,他却替烈士战友承担起了仁义孝道,他的善良和忠义,对承诺的信守比金子还宝贵。他获得了“四川好人”等称号。
16岁时,他因家境贫寒,初中还没念完便辍学回家。为了致富,他将目光投向水果种植,三年时间,到处偷经学艺、查阅资料、精心管理,三亩枇杷收入两万多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致富不忘乡亲,一句“跟着宗富干,保证有钱赚”的承诺动员大家一起种植水果。30多年来,他信守承诺,讲奉献做表率,开展田间课堂,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等60多个市、县推广果树种植面积约300万亩,同时进行栽培技术跟踪服务,成为果农心中的“农民教授”。由他带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陈沟村、德昌县六所乡陈所村等水果种植基地,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成都天府新区的水果种植户们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一批批地道的普通农民成功脱贫致富。他也获得了 “全国劳动模范”、“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好人榜”、“四川省劳动模范”、 “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他本着“小信诚则大信立”的精神,艰苦创业,先后创办了四川智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鑫联鑫玻璃有限公司、成都壹镓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百行天下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从商20余年来,他既是一位不断创新、肯吃亏的企业家,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公民。他宁亏千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解决了几百个家庭失业的实际问题;他急企业所急解政府之忧,自筹资金解决了企业倒闭、拖欠工人社保工资的问题;他洞察先机,依托科技创新变废为宝;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充分展示了一位企业家诚实守信的风采,先后获得“四川好人”、“青白江最杰出企业家”、“青白江区励志青春五区建设突出贡献奖”、“区级优秀企业家”、“创业明星”等荣誉。
42年来,他用行动践行入党初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创新工作、共同致富。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100多人,夜以继日一心“修路”,全村16个组全部通了机耕道,拓宽新建了水泥路段11公里,改变了乡村旧面貌。他敢为人先搞产业,让全村3000余亩地基本种上了猕猴桃,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他踏破门槛走家串户,知民情办实事,无私帮助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业人员,成为村民的“知心人”。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26次、“先进个人”7次。获得“优秀地震安全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村干部”、“全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6年除夕,她在回家路上,习惯性捡起路边“垃圾袋”准备扔进垃圾箱,谁知打开一看,包里除了有两瓶白酒,一个存折、一张身份证,居然还有两万五千元现金。在原地等待了半个小时候仍没见失主后,她顾不上除夕团圆,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与丈夫一起驱车十多公里,终于将失物“完璧归赵”。拿着失而复得的血汗钱,失主不停感叹:“遇上好心人了!”因为善举,她获得了“四川好人”、“成都好人”等称号。
在龙泉驿境内的古驿道上,有一块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国家级文物——南北朝碑刻“北周文王碑”。1968年,时任当地民兵连长的他,在接到上级“保护文物”的紧急指示后,在毁碑者的石凿下,用身体护住了这块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王碑。为了对抗毁碑者,他坦然接受深山的寂寞与清贫,搬到山里与石碑同眠,一守就是48年。1990年,他正式成为了文王碑所在大佛寺的守寺人,开始领到每月20块钱的正式补贴,如今这一补贴涨到了200元。期间,大佛寺曾聘请过一名年轻守寺人,没想到小伙子不到20天就耐不住寂寞,辞了职。于是,他再次回到寺庙中一守就守到了如今,向每一个走进寺庙的人,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的文物保护未有怨言,还将让自己的儿子、孙子“薪火相传”,世世代代做文王碑的“守望者”。
他是一名普通的收荒匠,2016年底,在收来的一个旧电饭煲里,意外发现41000元现金。因害怕丢钱人着急,发现钱20分钟后,他就赶到派出所,和警方一起连夜冒雨找失主,最终交还到丢钱的八旬老太手中。这笔巨款,老太太存了七八年,打工归来的儿媳妇却将藏钱的电饭煲当做废品卖掉了,害得老人哭个不停,觉都睡不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拾金不昧的收荒匠还欠着外债8万元,一家8口一起居住在不到15平方米的房子里,收一斤废纸,收一斤废铁,都只赚一毛钱;收荒跑一整天,火三轮装满一车废品,也赚不到100元……即使如此,他仍守住了道德底线,不贪图不义之财,以实际行动传承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做保洁员10余年,她时常会捡到价值昂贵或对失主极为重要的手机、钱包、mp3、耳机、首饰、身份证、银行卡等各类失物,每一次,她都想方设法找到失主。还不了的时候,她都会主动地交到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次数多了,她也就形成了自己一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直接联系失主的、有张贴寻主启事的、有交居委会办公室处理的、有交派出所的,大多数失物都交回给了失主,没找到失主的失物她也做好登记,以防失主回头寻找。有的失主会礼貌地说声“谢谢”,有些却会怀疑她是不是想要“好处费”,即使失主主动以现金酬谢,她也总是婉言谢绝。虽然工资待遇和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她以拾金不昧,体现出了一名普通人的高尚品格。
她是一名普通村民,为了补贴家用,五十岁的时候当上了环卫工,一干就是11年。对工作,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总把自己负责的路段打扫得干干净净。去年7月,她在打扫街道时,发现了一个装着上万元现金的手提帆布袋。想到失主可能会回来寻找,她没敢离开,怀揣着这笔几乎相当于自己一年工资的巨款在原地等待了很久很久,因为一直不见有人认领,她赶到了派出所,在民警的见证下,原封不动地将捡到的现金归还给了失主。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名月薪仅1000多元的保洁员,已经多次将捡到的现金交到了派出所。面对金钱的诱惑,她从没想过据为己有,坚守住道德底线,用行动践行了什么叫做“诚实守信”。荣获县级“第三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 等称号。
2017年,他挂着尿袋为病人做手术的两张照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那天,一直在手术台上奋战的他,突发急性输尿管结石,在打了一针强效止痛针后,他坚持把手术完成,才在妻子的“威逼”下到了泌尿外科做了急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手术后刚过24小时,他就婉拒了同事们的劝阻,挂着尿袋,坚持为病人手术,一切只因为他“对患者承诺了的事情,就不能失信于人。” 从自己被抬下手术室到主刀手术,他仅用了一天;从立志从医救人到现在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决意奉献自己的一生。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一诺千金”。获得了“成都好人”、“四川好人”称号。
今年1月,她在打扫房间卫生时,捡到装有39万元现金的黑色书包。没有一刻犹豫,她立即报告领队,在酒店负责人、工作人员、民警的共同努力下,仅仅4小时,便把这笔巨款如数归还给尚未发觉丢钱的失主。而这笔钱其实是数十名建筑工人的工资,工人们正等着这笔钱过年。39万元相当于她十几年的收入,但面对"金钱考验",家庭并不宽裕的她却毅然选择了拾金不昧。“人民币人人都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自己挣的钱花着才安心”,这句朴实的话语,让人们再度看到了“诚实守信”的珍贵。她获得了“成都好人”、“四川好人”称号。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年来,她始终保持兢兢业业,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数十载如一日埋头苦干,为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至今,她已承办案件4000余件,尤其是近10年,年均收结案都在300件左右,最多时达到500件以上。所有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被定性为错案。在她的带领下,该审判庭在2015年共收案1761件,结案1324件,结案率达75%以上,人均结案440件以上。2008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2015年荣获“成都人民满意法官”、2017年获“成都好人”称号。
他是成都市少先队辅导员志愿服务队队长,连续四年,他带领辅导员们到留守学生较集中的地区,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在得知了一批留守学生一年只能见到父母一面后,他主动联系团市委,发起了“爱的团聚——让小候鸟不再孤单”活动,通过视频连线、邀请父母回家等方式,让孩子们与亲人团聚。还在团市委的推动下,打造了“情暖童心”、“为爱行走”等品牌活动。辅导员志愿服务队被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成都市2015年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他也获得了“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第七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者、成都市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等称号。
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短短几年,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应运而生,西部国际展览中心、成都科学城、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天府新区综合管廊等一个个项目迅速地从“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而在新区建设日新月异的背后,是张娜这样的天府新区建设者的默默奉献。2012年初,张娜放弃了十余年设计师的工作,毅然加入了天府新区建设团队,面对“人手少、时间紧、程序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她精益求精、高度负责,带领团队完成3072份初设图,3288份施工图,参与上千次现场配合,下发了1062份设计变更文件,保证了新区所有建设项目按时开工建设。获得2017年 “成都好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他是成都市双流区公兴街道派出所社区民警,他的妻子钟小英则是派出所编外人员。当他来到青云寺村时,为了爱情,妻子也追随来到了这个四镇交界、毗邻新津的小村,两人一起,在这里建起了“夫妻警务室”。10年时间过去了,他俩合力驻守乡村警务室,尽心尽职地为老百姓服好务,为维护一方安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4年1月,他们获得了“四川好人”称号。
他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全国率先在农村开展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医生。在肿瘤科一线奋战了50多年,2012年,已经76岁的他,在耄耋之年,又开始奔波于简阳市的每个乡村,率队开展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他的团队对全市2000余名癌症患者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癌症患者及家人进行心理干预,整体护理、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让终末期癌症病人改善症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远离蚀骨灼心的疼痛,有尊严地走完人生里程。5年来,他和团队一共关怀了425位终末期癌症患者,其中361人已在安详宁静中与世界告别。他被称为“生命的摆渡人”。
36年来,他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热爱的工作。2015年,他被查出患有头部肿瘤,辗转赴京手术后,身体尚未康复,就主动要求重返工作岗位。2016年底,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处室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他又主动提出要承担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坚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督办工作,每天工作到夜里两三点,最终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做人要真做事要实”的初心,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市经信委 “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他是专门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检察官,最高检、教育部“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讲师,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他曾强忍病痛,坐着轮椅在冰雪新疆完成了法治巡讲任务;他在遭遇强震的危机时刻,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孩子安全撤离,是“用生命上了最生动法治课的检察官”;他在青城山只身拦截盗伐林木歹徒,被誉为“阻止光头强砍树的熊大检察官”。他办理重大案件500余件,无一瑕疵。他创立的“亮晶晶”团队,组织策划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关爱活动近百场,获评全国突出贡献集体,两次被写入最高检两会报告。他荣获了国家级“检察好故事”优秀奖、“感动四川十大检察人物”、省市“二等功”“三等功”等一系列嘉奖。
20多年,她坚守在看守所高墙内,与罪犯和犯罪嫌疑人朝夕相处,是可以倾吐心事的“知心姐姐”,是办难事解疑惑的“张妈”。身为人民警察,她从未忘记自己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的神圣职责。注重学习钻研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警备综合信息平台,摸索出“三个必查”网上追逃法,深挖各类犯罪线索300多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刑事案件100多起。2015年以来,她紧密结合市局开展的“两抢、三盗、一诈骗”专项行动,以深挖“两抢”犯罪为重心,全力配合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100多起,有力震摄了罪犯,维护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她连续多年被评为成都市公安局优秀公务员,2017年被四川省公安厅监管总队评选为“全省优秀监管民警”。
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19年,圆满完成道路专项维护整治、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进场道路垮塌、滑移抢险及路基加固恢复工程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小井盖、大民生”的工作要求,他负责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研发培训,创新病害井盖整治技术,硕果累累:2015年5月,他参与研究发明的“用于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的调节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评审,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6年他参与设计的川西民居文化浮雕井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7年,为有效解决目前人行道方形井盖普遍存在的管理维护难题,他参与研发了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并于参与制定了《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作为全市人行道方形井盖安装及维护标准。
他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新村。他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全村党员深入开展“三问三亮”活动;他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富民,带领村民打好陶艺坊等乡村十八坊传统文化牌,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让农民变股民;他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引资打造香境商业街,实现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他倡导文明新风,与西华大学、成都纺专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了“高校+支部+农户”暑期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昔日小村庄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百强名村”、“四川省集体经济十强村”、成都市“四好村”等一系列称号。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视察时也给予了肯定。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岗位就是战场”,从军人到环卫工人,周乐军把战场搬到了垃圾场。20年来,他干过环卫战线上每一个岗位,从街面清扫保洁到生活垃圾收运,从机械维修到垃圾填埋场管理,每一步都走的踏实而坚定。2013年7月,在接到防汛抢险紧急通知后,周乐军举手高喊:“我是党员!我先上”,抢先报名成为第一批抢险突击队队员,自己用双手垒砌石块、搬运沙袋、打捞洪水中的垃圾,全心投入抢险工作,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肩上,把组织安排做军令。2015年,周乐军调动到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担任负责人,他带领填埋场工作人员新铺、修补垃圾覆膜约3.2万平方米,从源头上减少了苍蝇和臭味的产生,将群众的期盼装在心里,把百姓口碑当奖章。
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人师表,从教12年一直奋斗在一线。2016年9月,他被选派到金牛对口援建的石渠县挂职县教体局副局长,在战胜了“高反”后,他主动投身主战场,分管县50所学校安全、后勤、办公室、宣传、对口援建等工作。石渠县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有生命禁区之称。援藏期间,他与石渠人民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编写援藏画册县和“学生安全手册”;测绘全县30所校园总平图;牵头赛课,包揽一半全省奖项;编写、修订各类规章制度300余份;首次将两地57所学校对接,实现远程“一对一”帮扶模式;协同原单位开展“党性教育+职业体验” 帮扶新模式;开办牧民夜校;开通“新牧民电商平台”。为了帮助因家贫辍学的“放牛娃”,他组织社会力量帮扶教育,两年共有价值284.8万的公益捐赠物资投入到石渠县。
参工以来,她扎根一线,利用所学知识开拓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带领团队利用工作之余,先后自主研制出电力系统测温装置智能检定平台等7项创新成果,其中“基于储能及智能控制大电流功率源”项目一举夺得国网公司创新创意大赛金奖。9年来,获得国家专利17项,发表核心期刊科技论文12篇,为提升成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执着敬业、开拓创新的她,先后当选四川省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总工会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国网公司最美国网人之创新能手、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
他是一名专为困难群众和普通市民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在他的带领下,成华区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职从事公益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律师事务所——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他曾说:“律师当中需要有这么一批较真的人,做正义的坚守者。”十余年中,他本人办理了1000余件各类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案件,为1700余名困难群众追回各类赔偿款和挽回经济损失共计3000余万元;带领团队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921件,涉及金额19586.8万元,帮助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众讨回工资、工伤赔偿金等经济损失共计11954.71万元。工作之余,他积极投身法治宣传,共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培训近600余场,近5万人等参加了培训,还录制普法广播电视节目达150余期。
今年7月,成都连降暴雨,他连续4次赴邛崃市和金堂县执行抗洪抢险和救灾任务,战斗在一线。在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白鹭岛转移群众时,在两名战士落入水中、船身严重倾斜的情况下,他一边指挥人员紧紧抱下群众,一边迅速抱住旁边的大树控制船体安全,安全把群众转移出来。奋战近半个月,搜救、转移群众86人,成功营救市武警一支队两艘故障船只,配合地方公安爆破故障船一艘,街道清淤15公里,清扫垃圾百余吨。入伍23年来,他参加过原北京军区“北线联合”军事演习、 “挥戈-01”渤海演习、 “渤海--06”渡海登岛演习、执行北京奥运会安保任务,多次参加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和抗洪救灾,先后3次荣立叁等功,所带大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他在2009年入警以来,面对生死考验,凭借业精技强,成功处置30余起恶性暴力案件:2013年,一名犯罪嫌疑人持刀劫持快餐店服务员,他抓住嫌疑人转头瞬间,徒手夺刃,成功解救人质;2016年,他带领7名特警队员,对“6.16专案”持枪嫌疑人实施抓捕,趁着歹徒扣动扳机的一瞬间,准确地用食指插入抛弹口,将即将击发的子弹卡在套筒内,阻止了射击,解救了8名人质。9年来,他牢记宗旨,勇于奉献,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累计处置各类案事件370起,抓获嫌疑人460余人,解救人质13人,缴获枪支70支、子弹320发。先后执行了玉树抗震救灾、4.20地震救援、赴疆赴藏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嘉奖14次。2017年被公安部授予“我心中的警察英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