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中。当古老戏曲与莘莘学子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从今日起,光明日报推出《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系列报道,展现“戏曲进校园”的新气象新局面。

艺苑新事 更多»

舞动山歌新韵律——广西南宁编创舞剧《刘三姐》进京演出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如梦似幻的幕景徐徐展开,耳熟能详的歌声悠悠传来。5月22日晚,随着舞剧《刘三姐》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再次令京城观众倾情流连。

戏曲之花开满荆楚——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成效显著

  “祖山”汉剧、国粹京剧、“哦呵”楚剧、荆州花鼓戏、“一去二三里,村村湾湾都唱”的黄梅戏……湖北汇集32个剧种,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从这里走出了余三胜、谭鑫培、陈伯华、余笑予等戏曲大师……时至今日,小梅初绽,戏韵流芳。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戏码头”注入新鲜血液。从政策引领、精准实施到建章立制,为戏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湖北样本”。

送戏进校园 国粹觅知音

  10月16日晚,上海沪剧院新戏《邓世昌》在北大演出,大受欢迎。而一个月前,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时隔11年再次来到北大,更是引起轰动。慕名而来的师生挤满了百年大讲堂,甚至还有当年的观剧者带自己的孩子来领略昆曲的魅力。

苏州:昆曲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2007年,苏州启动了“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苏州市的每一位中小学生,一年内都可以观看一次以上昆曲演出。近十年来,该工程共演出1000余场次,30余万中小学生观赏了昆曲演出、聆听相关知识介绍。该工程由苏州市财政全额买单,力图让“百戏之祖”昆曲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媒体聚焦 更多»

“戏曲进校园” 这次来到施州小学

施州民族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精彩的戏曲课堂,从娃娃抓起,从基本的曲艺知识入手,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在聆听戏曲讲座,观看专家展演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戏曲课堂,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培养了兴趣爱好,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时间。

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推动戏曲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重大文件中,均提出面向青少年普及传承戏曲艺术。

荆门举行首届校园戏曲展演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戏曲发展。展演在屈家岭管理区实验小学的节目《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开幕,小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将花木兰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戏曲走进校园,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