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围绕“四点”做文章 合力建设新农村
    赵永龙 http://www.gmw.cn 2010-10-28 14:24:19 来源:人民网

      新疆伊犁州党委常委、奎屯市委书记  赵永龙

      新疆奎屯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与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等农村重点工作,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增强农村党建工作活力,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

      把握重点促发展

      瞄准产业化方向,围绕农牧民增收、集体增收、财政增收三个目标,强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建设。探索“五化”模式增效益,统筹农业开发,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乡。继续实施“六个一”富民工程(一户新增一头优质奶牛、一户一个温室大棚、一户一亩果园、一户种植10亩特色种植、一户养殖100只家禽、一户一名劳动力转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科技为依托,引导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一是农业“产业化”。对农业项目申报、金融贷款、农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做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农业“标准化”。着力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三大体系”,使各类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标准化、品牌化。三是农业“科技化”。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鼓励农民实施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棉花和番茄高产攻关等技术的应用。四是农业“基地化”。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建设无公害菜篮子和无公害农区畜牧养殖两个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种植业向名、优、特、精方面发展;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强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找准乡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和出路,探索发展高产高效种植业,创新种植模式,努力提高单产和单产效益。目前,已贷款300万元,加快8000牧草饲料地的改良力度,推广复播、套种、间种等先进适用的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提高单产和单产效益。:在全乡整体推广奶牛加育肥养殖模式,形成大户带小户,五户以上为单位组成奶牛养殖联营小组。全乡将组成35各以上小组,争取150万元三年贴息贷款用于农牧民发展奶牛养殖业。2010年末牲畜存栏数达15000头(只),其中大畜占50%。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五是农民“组织化”。通过有组织、有培训、有计划、有订单的外出务工形式,引导支持农牧民从事农副产品经营和商业服务、餐饮服务等行业用工领域方面的转移,不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开辟农牧民增收新领域,切实促进农牧民实现劳动力转移增收;以伊犁州和奎屯市火种计划为契机,确保集体经济年年有增幅;积极采取发包、租赁等方式盘活集体土地,招商引资,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针对难点优服务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树立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新观念。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对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行“拿钱买服务”,招标采购,对政府的公益性项目实行政府补助和财政补贴。大力宣传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创新意识,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氛围。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形式尽可能多地提供经济形势分析、产业导向、产品价格、市场供求及投资指南、农牧民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使农牧民及时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减少盲目性。着力搞好流通服务,帮助农牧民拓展市场,解决销路,提高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基农村党组织为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优化务工环境,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台账,掌握劳动力务工动态,多渠道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供求协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做到培训一批,输出一批,致富一批,力争实现人均劳务创收850元,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注热点筑和谐

      进一步健全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民主管理,推进村民自治。引导热点,做好社会舆情调控工作。乡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耳目作用,善于了解并掌握围绕新农村建设形成的议论、情绪、意见、建议、反响等社会舆论,健全舆情信息分析机制,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深入分析,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挖掘、扩大和强化主流舆论,使广大农民能正确对待新事物,并以最大限度支持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化解热点,把基层党的组织工作做到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排百家难、帮百家富、暖百家心”活动。。市乡机关党员干部怀揣“民情日记”,深入村组,进家入户,深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详细了解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并把每个贫困农牧民家庭提出的问题记录在册。同时,抓好四件事:“寻找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发展致富产业,提供跟踪服务”。开展 “一帮一”、“一帮二”结对活动,与20余户贫困农牧民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项目,送去种植、养殖技术和信用贷款,并为他们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聚集焦点添亮色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使农村广大党员群众自觉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在发展现代农牧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等方面进位争先、创先争优。组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即 “富进农家”鼓农民腰包。一是充分发挥致富能手在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骨干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多渠道增加农民群众的直接收入。二是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外地企活动业投资办厂,在解决农村闲散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去年引进了圣德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乡投资兴建新农村住房,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继续推动全乡畜牧、蔬菜、小麦、棉花等产业发展,合理扩大种养殖规模。目前,乡种植小麦8000余亩,蔬菜1000余亩,建大棚100座,另建有一定规模的养牛场、养马场,提高了农牧民种养植收益;“学进农家”富农民脑袋。一是结合远程教育,利用各村室,引导农民群众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已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90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900人次。二是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定期安排专家到培训基地讲授种养技术,到现场与农民进行交流,并组织养殖户到外地“取经”。三是乡党委与市相关部门联系,邀请农业种植等方面的专家到开干齐现场指导教学3次,给农牧民最实际最贴近的服务;“美进农家”造农村新貌。一是党员干部带头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好处,号召广大农户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截至目前共计制作宣传栏17期,标语45条,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二是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农户创建评选活动,评出乡级文明农户50户,激发了农户参与热情。三是组建环境整治小组,对乡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投入部分资金对旧设施及时进行整修,进一步改善了乡村面貌。四是继续推进危房加固改造、“改厕”工程和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去年建成沼气池100个,危房加固改造37户,改厕200所,大大改善了乡村环境;“法进农家”维平安稳定。一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帮助农民群众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单等500余份,开展法律讲课4场次,向本乡外地务工人员送维权资料50余份。二是各村党支部联合乡相关部门开展信访条例、计划生育条例等各种法规条例培训5期,培训人次达300余人,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三是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切实落实调解体系,有效推进“大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纠纷63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上一篇] 山西大同:“四项建设”助推农村基层组织创先争优
    [下一篇] 安徽谯城:“搭台唱戏架桥谱曲”助农村创先争优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辛忠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