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党的建设与创先争优的统一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蔡长水:是什么使如皋人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经验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我谈三点感悟:
第一,把创先争优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我们党从来不是脱离党的中心任务孤立地抓党建,而是把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主线和根本任务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推进和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党的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必须联系科学发展、保证科学发展。如皋跨越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解放思想,高点目标定位,服务人民,从而实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第二,把科学发展与惠民利民统一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如皋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实施惠民、利民、富民工程。比如,实施了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安民、统筹推进公共服务惠民、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利民、统筹推进增收帮扶富民等举措。同时,还高度重视民情、民意、群众参与和群众评议监督。这样,既改善民生又极大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把科学发展和人才战略统一起来。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火车头和引擎器。如皋市一方面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要求领导干部既当领导者,更当实践先行者,通过领导者带好一班人、影响一群人、引领所有人,实行了领导干部带头公开承诺、带头一线指导、带头服务发展、带头培育典型。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了学习、崇尚、争当先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还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政策,走科技创新、人才强市之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跃入了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和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行列。这是如皋经济社会高速高效发展的组织保证。
以“一个建设”带动“五大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如皋创先争优和科学发展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以党的建设,有效地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以“一个建设”带动和保障“五大建设”。
正确地处理好了党的建设立足点的问题。党建的立足点在基层,这一点谁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却很不容易。现在,在一些地方,越是到基层,官僚主义就越严重,他们靠蹲在机关中,浮在表面上,以发文件、开会、讲话来指导工作、完成任务。如皋不是这样,如皋的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走进村庄,走进企业,走进街道社区,真正把党的建设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在一线。在市委的带领下,如皋近年来还新建了很多基层组织,并且也整顿了一些力量薄弱的党组织,开展了“头雁工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层党员工作者。
正确地处理好了党的建设着力点的问题。如皋市委通过培训一批“群众信服、党员敬佩、组织信任”的先进个人和打造一批“干得实、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推广一批见之能学、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培育了“创不到一流不放弃,争不到第一不罢休”的“创争精神”,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典型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亮丽的风景线,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科学发展而奋斗。
正确地处理好了党的建设创新点的问题。我们党的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不能靠延续历史、守着传统一成不变,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的创新,既在功夫内,又在功夫外。所谓“功夫内”,就是党的自身有很多党务,有自身大量的组织建设工作,必须给予创新发展;所谓“功夫外”,就是党的建设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当前,对于如皋来说,这个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推动转型升级,就是建设更高的小康社会,就是千方百计地惠及民生。可以说,如皋把党的建设的“功夫内”和“功夫外”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并且无论是在功夫内还是功夫外,都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特别是,如皋市委把人民的满意度当作最高追求,“要把幸福写满群众脸上”,这是如皋党建创新的最可贵的亮点。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根据实地考察调研,如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如皋深化发展的认识。我们国家处于工业化已经基本建成、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如皋提出了“三化”互动并进,这是认识上的提高。从农业角度看,如皋推进农业转型也是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从结构比重看,如皋农业是小比重的,但同时,农业的比重又在增加和增强,突出体现为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效益在快速提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主线,“三化”同步推进,促进农业转型,就是在认识基础上转变方式和深化认识的成果;第二,如皋在转变发展方式。一是从新的生产方式入手,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二是从经营方式入手,闯出了符合如皋发展实际的专业化、标准化、节约化、规模化的“四化”路子;第三,如皋在调整结构。群众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三大结构都得到了有效调整;第四,如皋在促进农业发展。从农业建设看,如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两个增加”和三个“提高”。
将社会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如皋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很多,我想有几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牢牢抓住机遇。包括如皋在内的沿海地区发展得比较快,就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如皋又牢牢抓住江苏实施新一轮沿江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把沿江地区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江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
二是以高定位的目标引领发展,倒逼发展。这些年,如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高目标,尤其是2010年提出“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这些高点定位、挑战极限的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如皋市委、市政府勇于自增压力、踏踏实实干事创业、奋勇当先的精神。
三是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三化”互动之路。如皋把工业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火车头”,把城镇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发动机”,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助推器”,把“万顷良田工程”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原料库”。如皋坚持以工业、人口、居民“三集中”为抓手,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深度融合,带动“三农”加快发展,实现了城乡的统筹发展。这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四是坚定不移地走共建共享之路。在发展中我们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年,如皋在促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做得非常好。
产业转型升级代表国家发展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如皋的亮点很突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定位好。近年来如皋提出的“学习张家港”、“跨江争强”等目标,瞄准先进树标杆,不断以新的标杆激励激发党员干部的斗志,本身就是创先争优的最佳诠释。我们看的熔盛、神马两个企业,代表了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规模不亚于苏南的一些企业;二是效率高,而且宏观和微观的发展都比较均衡;三是思路宽。如皋的发展思路清晰,尤其是开放发展的思路很宽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如皋引进外资排在江苏省前列,这跟我们的产业布局有很大关系;四是特色显。如皋有特色产业,花木和建筑业是我们的特色,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五是转型快。如皋软件园起步晚,但发展快、定位高,将会成为如皋新一轮发展的新亮点。
什么样的原因促成了如皋的发展,我的理解有三个:第一,超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发展观。如皋抢抓2003年江苏沿江开发的机遇,瞄准了国家发展阶段,巧借区位优势,选择了像造船、临海产业这些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二,均衡的、和谐的发展观。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国家要强国,同时要富民。如皋是强市富民的结合,无论是创先争优,还是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如皋在这两个方面打造得非常好。在如皋,我们看到特别先进的代表国家前景的、吸引社会关注的产业,也看到了具有特色的发展了的传统产业,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第三,高效的、统一的发展观。速度是一个现象、一个模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如皋是速度和结构变化升级的有机统一,既有速度型效率,又有结构型效率,对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而言,如皋是两个统一的范例。
特色文化怎么形成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韩冬雪: 如皋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从南通排位第八到江苏省名列前茅的位置,有很多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的先进经验。首先,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方面来看,如皋近年来引入的基础产业和主干产业大多属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与一些地方在早年引进的主要以资源耗费型与人力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方面来看,如皋市委在深入理解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和各类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切实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方面,比如在政务信息公开、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各项廉政建设和完善社会对基层政权的监督机制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再次,从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来看,如皋市委和市政府在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加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地投入到教育、医疗和社保等领域,在推广新农合制度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最后,在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如皋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弘扬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前提下,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如皋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特色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考虑如何惠民、利民、富民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许晓平:在不长的时间内,如皋有这么大的成就,和我们干部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两天的接触中,我对干部的作风有很深的印象。我注意到他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注重把中央的政策和当地的情况结合起来,无论是政策的制订还是实施过程中都在考虑如何惠民、利民、富民。
如皋的经验,引发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很棘手的问题在如皋则不然?比如拆迁,在许多地方是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在如皋,老百姓不是怕拆迁,而是等着拆迁,生怕政府不拆迁,催着拆迁。为什么?我觉得与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与如皋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皋有经济实力,补偿比较到位。能给老百姓一个合理的补偿,许多问题看起来也不难解决。其次是与政府执政理念有关,有的地方不是没钱,而是执政理念有问题,经济发展了,但是成果不愿意与老百姓共享,尤其是不愿意与农民共享。最后与干部的工作方法问题有关。有的地方不是没钱,也不是不愿意花钱,只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也会把好事办成坏事。有的拆迁问题是利益问题,也有的是情感问题,故土难离,需要干部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工作做通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二是产业升级的问题。中国经济急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如何引导人才、资金往实业界转移,是关系到中国发展的大问题。一个地方的经济不能总是靠房地产、金融证券业去支撑,还是要靠实业。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如何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切实推动实业发展,如皋的经验很有价值。
三是企业党建问题。企业党组织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企业经济效益固然重要,因为关系到企业眼前生死存亡,不会不被重视,但是企业非经济因素谁来关注?企业党组织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这里有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精神理论价值观问题,像神马组织职工讨论“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对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打造很重要。其次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问题,现在不少的企业老板个人发了财,留下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富士康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最后是劳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问题。这些年不少企业劳资关系紧张,管理民主衰微,值得深思。结合如皋企业的经验,企业党组织建设可以在这些方面大有作为。用“强镇扩权”实现“扩权强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樊雪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在于“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这几天在如皋调研,我有以下五点感受和认识: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加速推进。三是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观了“万顷良田”项目工程后,我感觉如皋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区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农村的人力资本建设有亮点。如皋积极引进大学生村官,由“村村有”变为“村村优”,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人力资本状况。五是以“强镇扩权”来实现“扩权强镇”。如皋选择经济最强的一个镇——长江镇,来进行强镇扩权试点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希望长江镇能够通过扩权实现强镇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