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泗长:打开内耳禁区的人
姜泗长教授在海内外的声誉,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悄然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前,姜泗长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攻读,与吴阶平住在同一所公寓楼里,当他听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时,内心异常兴奋。回到自己的祖国去,用学到的技术去报效摆脱苦难的国家和人民,他在心中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当时,芝加哥正在发生美国船员大罢工,客轮不通。国内淮海战役鏖战正急,归心似箭的姜泗长顾不得一切,搭乘一艘载着40多辆坦克的商船启程回国。当时船上只有6名乘客,其中还有两个是神父。商船出纽约,绕东海岸,经巴拿马运河,横穿太平洋,转过日本……在经历了20多天的狂风恶浪的生死考验后,于1948年12月到达上海。
伴着新中国的诞生,姜泗长也开始了用医学为人民服务,实现为祖国作贡献的人生夙愿。1950年,姜泗长成功地实施了我国第一例治疗耳硬化症聋的内耳开窗术。此后,对这一领域的手术不断改进,提高了疗效,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相继用较大篇幅报道,称他是“打开内耳禁区的人”。
他第一个在国内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本学科,在局麻下做镫骨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为治疗耳硬化症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当时被誉为给聋人带来福音的“圣手”;他在国内制成了第一套火棉胶切片的颞骨病理标本;他第一个将纤维气管镜应用于临床检查和异物取出术……
1959年,时任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的姜泗长,被调往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任耳鼻咽喉科主任。当时总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是一个小科,和妇产科合为一个病区,只有13张床位,5名医生。没有办公室,更谈不上实验室,只能做扁桃体和鼻息肉一类的小手术。
姜泗长深深懂得,要提高医疗质量,一定要有科研做后盾,这是临床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一间11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姜泗长开始筹建解放军总医院的第一个实验室。到1962年,实验室扩大为36平方米,1964年再度扩大为70平方米,此时实验室已在军内外产生一定影响,来此进修的专科同行逐渐增多,姜泗长的学生也由此开始遍及军队和地方许多医院。他们在这里学习病理,学习手术,回去后大都成为本单位的学科带头人。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划时代的一次盛会,姜泗长荣幸地坐在主席台上,亲耳聆听了邓小平同志发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最强音。当时,郭沫若同志以他文学家特有的激情和历史学家深邃的眼光,大声欢呼:“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姚春雨)
·中国军医攻克患病器官治疗世界难题( 2011-01-14 13:52:02)
·中国援非军医获加蓬总统授予的“黑豹骑士勋章”( 2011-04-29 08:4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