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老年心血管病专家王士雯:用生命诠释天职
     http://www.gmw.cn 2011-06-20 17:58:13 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老年心血管病专家王士雯

      医生的天职意味着承担风险

      王士雯院士是一位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的人。责任感表现为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端负责。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历来是我军高级首长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的重要基地,作为学科带头人及担任重要保健任务的临床工作者,她自知责任重大,刻苦钻研,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本领。她率先在南楼开展了多项先进而具有风险的诊疗技术如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复杂病变的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电生理检查,气管切开等,提高了干部病房的救治水平。老年心脏病人实施大手术风险性很大,但却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医学界关注的难点。她挑战了这一难题。经过深入的研究,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在她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整套围手术期心脏保护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体系。艺高人胆大,而她的大胆和敢担风险是出了名的。她说“医者最大的悲哀,是被称作医生却无法用自己的技能使患者康复,伤心至极,是在与死神的较量中,轻易地败下阵来。”1996年春天,一位76岁高龄的患者因急性心梗住院,发病后第8天,因膀胱癌突然出现泌尿系大出血,出血已达4000ml,需要立刻手术。但老年人心肌梗塞急性期实施大手术,在国内外均属禁忌,出血多,危险更大。专家们进行了反复的会诊讨论,是否手术,意见不一。摆在大家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做或不做。做,风险太大:老年心梗急性期、失血性休克、手术创伤、严重心律失常等几种致命性情况相加,死亡率在90%以上;不做,出血仍在继续,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大家的眼光一齐落到了王院士的身上。家属们的眼里,无奈中还留有几分期盼。时间就是生命。她权衡了利弊,当机立断,说道: “做。” 但在去往手术室的电梯上,患者又突然发生“阿—斯”氏综合症,心跳骤停,经抢救复苏后,大家都不再主张手术,家属也很犹豫。她说:要做,只有手术才有生的希望,责任我来承担。在各科的通力配合及严密监护下,经过近5个小时的手术,癌肿切除了,出血停止了,这位曾为共和国的建立出生入死的老干部的生命也终于保住了。而她却因连续几天的过度紧张和疲劳,一下子晕倒在手术室门前的地板上。

      医生的天职表现为忘我敬业

      1992年,科技日报在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文章中,以“人生二重奏”为题,报道了王院士的事迹。编者按中写道:现代中国妇女,既有积极进取的勇气,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取得事业上的一点成功,都要比男同志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牺牲。是呵,作为一位女性,为了病人,为了事业,她的付出是巨大而感人的,有时,简直就是“玩命”。早在 50年代,她便有了“工作狂”的称号,婚后没几天就一个人住到病房。儿子及女儿生下均不足满月,就分别留给了母亲和婆婆。儿子称她为“机器人妈妈”。每天只睡5~6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科研或病人,连干几个通宵,她已习以为常。有人计算过,60多年,她节省了近10年的时间。谁都知道她是一位孝女,但有一次,科里有一位急性心梗的病人,她和有关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连 15天的持续24小时监护。偏偏在这个时候,年近9旬的母亲也发生了急性心梗,被邻居送到总后门诊部抢救。母亲躺在那里,呼唤着女儿的名字,老人家多么希望作为医生的女儿,能回到身边呵。但面对着病情危重的患者,她一刻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匆匆回到母亲身边。见到母亲,她心里很内疚,已年过半百的她,把脸伏在母亲的手里,静静地哭了。

      医生的天职养成了一视同仁

      王士雯院士作为一代名医,医治过数不清的高级首长,但对待普通百姓也一视同仁。301医院康复科的徐军副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89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正在军医进修学院读研究生的徐军同志在去医院的路上,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正围观什么。原来是一位拾破烂的老太太倒在垃圾堆旁,而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同志正手脚麻利地进行着抢救。一会娴熟地进行着口对口人工呼吸一会进行心脏挤压等抢救措施。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抢救,等老太太的病情稍稍有了好转。她又到路上叫来一辆恰好路过的板车,将病人送到了医院急诊科。一番抢救后,患者病情开始平稳。一位急诊科的医生对女同志说:“王教授,幸亏您抢救及时,再晚就没命了。”此刻,人们才知这位抢救病人的女同志就是德高望重的老年病学专家王士雯教授。病人得救了,当患者家属赶到医院,寻找王教授表示感谢时,她却只说了一句:我是医生,救人是我的职责。然后匆匆向病房赶去。98年7月,她自己也被推进了手术室,为取出20年前因公摔伤后存留于右膝关节的碎骨片,实施了全麻3个小时的手术。术后第3天,一位来自山西的老煤矿工人不知道情况,慕名前来找王院士看病。她听说后,忍着疼痛从床上撑起来要去看病人。身边的学生劝道:“老师,先别去了,这会儿,您也是病人呵。” 她说:“是病人,但老师还是一位医生。” 当她坐着轮椅来到病人床前时,那位80多岁的患者,先是吃惊,后是感动,最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严师慈母 血汗如雨润桃李

      功比良相 神功智胆医军民

      2009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签署命令,为王院士荣记个人一等功。消息传来,整个解放军总医院沸腾了,院首长,院士的同事们,同学们,朋友们以及她那成群结对的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相互通告着这个令人激动与高兴消息。人们以各种方式表示着这种心情,她所主持的研究所的医师们自发的利用休息时间到总参某部为官兵义务巡诊,门诊医师到总参某干休所为老红军家里了解老将军的身体及健康情况; 总后张文台政委到总医院主持庆功大会,并亲自为王院士佩带军功章,还举行了各种向王院士学习的讨论会等。是啊,一向视功名淡如水的她,也许没有太多的激动,她自己一直习惯把自己称为一个老兵,一位普通的医生,而面对这巨大的荣誉,王院士却说:功劳绝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但这毕竟是人民解放军对于她的最高荣誉呵,是党和人民对她近半个世纪为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普通战士、普通百姓诊治疾病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褒奖,是对她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刻苦创新取得巨大成绩的肯定。正如一位年过四十的学生在一次聚会上为老师写了一副对联所说: 严师慈母,血汗如雨润桃李;功比良相,神功智胆医军民。(文字由解放军总医院提供)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李然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