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English
载入中...
  • 时政
  • 世界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娱乐
  • 电视
  • 图片
  • 博客
  • 论坛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大阳山下孕育“文化盛宴”
    周建越 http://www.gmw.cn 2011-11-21 16:49:33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 ]

      今年10月15日,文昌公园开园,这个以“文昌风帆”闻名于世的文昌古阁主殿建筑群修葺落成,成为居民文化休闲的理想场所,迎来它400余年后最华丽一次转身;11月11日,东吴文化与区域发展研讨会在浒墅关开发区举行,来自香港、台湾、北京、陕西等地文博文化研究的两岸三地专家济济一堂,论战文化产业如何促地方经济转型; 年底之前,中国第三大电影集团———时代今典旗下的连锁影城也将落户; 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科技园即将破土动工……这一个个文化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学者眼中的文化传承———“大阳山,没有理由藏深闺”

      [镜头]

      钦瑞兴,市政协委员、文化学者。这些年,他一直“忙得飞飞”。这位地道的浒墅关人,常年致力于对当地文化的挖掘。17年前,他从市档案馆故纸堆里找到几乎失传的《阳山志》,便潜心研究起来,整理出版了《阳山文萃》一书。

      在钦瑞兴眼中,素有“吴之镇”美誉的阳山,算得上是浒墅关开发区地域文化的源泉———兰风寺、凤凰寺、箭阙峰、天狗庙遗址、白龙庙遗址等一大批人文遗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阳山没有理由继续 ‘藏在深闺’!”这是钦瑞兴的一句心里话,也是钦瑞兴一直在呼唤,并力求要让阳山美丽早日让世人分享的一份期盼。“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确确实实奠定了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

      2010年,“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钦瑞兴的愿望终于得以成真。

      根据规划,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通过三到五年建设以“森林·人文·田园·温泉”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成为苏州城区中最大。建设中的景区,将分东、南、西分步实施,明代古道、文殊寺、浴日亭等一大批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遗迹将得到保护和重建……南侧植物园景区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市最大的植物园;明年春天,森林公园文殊寺东景区将开园迎客。

      “只有让自然与文化资源相互交融,让文化成为旅游开发取之不竭的要素与灵感来源,才能树立起核心竞争力,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钦瑞兴认为。

      [纵深]

      近年来,浒墅关开发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内京杭大运河、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启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大发展……

      在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上,已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让与阳山并称为“山水宝地”的大运河也一起“转型”。当流经开发区的京杭大运河也迎来“新生”之时,“文化”依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根据规划,该开发区在挖掘京杭大运河浒墅关段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结合浒墅关上塘老镇改造,以4A级标准建设以粉墙黛瓦为风格的运河明清风光带景区,打造多元性复合式城市型滨水文化休闲空间和以钞关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产业集群带。规划中的“一堤、二园”的建设,包括恢复重建董公堤,集中布设历代描写浒墅关古镇的诗文碑刻; 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文昌古阁、三里亭等历史文化古迹为基础,打造文昌公园风景区;以始建于民国初期的西陵堂、崔青楼为核心,结合浒墅关城墙、明清关署等人文古迹的恢复重建,打造蚕桑遗址公园,并利用园内遗址建筑与苏大合作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科技园,即蚕桑丝绸文化科技展示馆。

      “目前,各个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之中。一个风光明媚、文化历史深厚、充满古风古韵、重现浒墅关古镇风貌的大运河明清风光带正在形成。”浒墅关开发区文化项目负责人表示。  此外,开发区还将面向未来发展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引进国内著名游戏开发商,规划建设近2000亩土地的“3D动漫城”,总投资70多亿元。规划分为3D数字研发基地、3D数字影视基地、D1XN运营中心、3D数字人才住宅区四大板块。项目建成后将集聚数千名行业高科技人才,每年制作近百部数字娱乐产品、吸引几十万游客,提升苏城旅游吸引力,预计每年将为开发区带来近10亿元财政收入。

      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浒墅关开发区将以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为中心,形成东有大运河明清风光带,南有“3D动漫城”,西有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城市景观有机串联的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

      收藏家眼中的文化创新———“让公办民助办馆模式示范全国”

      [镜头]

      “文物众多,集聚不易,受益匪浅!”今年3月,一位老教师在参观完苏州东吴博物馆后,留下了这样一句书面评语。“没想到苏州的西北角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让苏州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让市民能够靠近中国文化,特别让我们乡下百姓能够亲身体验!”一位居民在参观完博物馆后,留下这样的感慨。2011年1月,浒墅关开发区东吴博物馆开馆,身为馆长的陈凤九,将自己的事业从外地搬进了浒墅关开发区。

      此前,陈凤九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收藏大家。2009年,浒墅关开发区与陈凤九合作办馆。学部委员、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老先生在开馆仪式上说,“公办民助”的办馆模式开创了历史的先河。直到两年后的现在,这种合作模式在全国仍是一种文化继承的创新,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

      对于双方的合作,陈凤九用“双赢”来做总结:“文化转型模式的创新,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为,陈凤九清楚地知道,当时在自己家乡也建有一个私人博物馆,但每年前去参观的人数不到千人。而东吴博物馆在开馆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吸引了4万多名参观者。而未来,博物馆将迁入明清风光带,规划占地23亩,用50多套古建筑材料建造,进一步凸显博物馆文化底蕴。

      [纵深]

      事实上,东吴博物馆还不是浒墅关开发区在文化转型发展道路中的惟一探索。该开发区一批先期启动的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阳山温泉接待游客达到近万人次,而随着阳山敬老院二期护理院项目的投入使用以及三期工程的开工建设,银发产业也将成为浒墅关开发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蚕桑丝绸科技园也将开工建设。根据规划,该馆除了着力于重现浒墅关开发区旧日的蚕桑盛况,还将利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打造国内最具权威,集蚕桑丝绸文物展览收藏研究、科研成果展示、教育文化挖掘弘扬、产品展销与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展示馆、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大学也将把部分相关的教育研发机构搬迁至此,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

      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经过苏州城市区划调整9年来的大开发、大发展,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民生安定和谐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抢先实施转型升级?其实,早在几年前,开发区就主动克服工业用地资源枯竭的瓶颈制约,充分利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力量,抢先启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开发区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蒋国良表示。

      居民眼中的社区文化繁荣———“丰富的载体建设,让人到哪都可活动”

      [镜头]

      今年76岁的戴金兴,家住浒墅关开发区阳山花苑。2008年,老戴以练太极拳来锻炼身体。谁知,短短一年间,戴大爷从独自一个人自娱自乐,变成了身后有一大批追随者的“太极明星”。

      2009年8月,一支由戴金兴等老人组成的太极拳队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发展,这支队伍如今已有百人规模。而且,也从单纯的健身队,演变成了平时能舞剑、能打拳,套上统一服装就能演出的———推广太极文化的全能队伍。

      与戴爷爷太极拳队相伴成长起来的还有广场舞队、腰鼓队、交谊舞队,在几个新兴的商业小区,还出现了军鼓队、舞龙队……“以前我们晚上没什么事情做,现在大家过得更充实了,邻里走动也更热闹了。”老戴说。

      [纵深]

      在浒墅关开发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感受到文化转型给自己身边带来的变化。丰富的载体建设,让居民到哪里都可活动。

      今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一场文艺演出在阳山实验学校的广场上举行,一大群喜欢听评弹居民早早就守在舞台下面,看到喜欢的评弹演员,这些爷爷奶奶的嘴巴一直笑得合不拢。其实,像这样的文艺演出几乎每隔几周就会在阳山花苑里上演一次,包括歌舞、评弹、小品等多种演出形式。阳山花苑的老百姓也早就习惯周末看文艺演出的生活方式。

      自去年开始,浒墅关开发区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幸福家园”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元宵文艺晚会、社区篮球赛、丰收购物节、家家通跳蚤市场等活动,形成了广场文艺“季季办”、优秀电影“月月映”、文明书场“周周说”的良好格局,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开发区为每户动迁居民免费订阅一份报纸,还自办社区报,彩色八版,每周一期,免费派送到居民家中。

      同时,各项社区文化教育、休闲体育等城市文化功能设施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开发区,你几乎可以在每个小区里见到露天健身点、健身路径以及篮球场。在老镇改造中,开发区特别注重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已建成了兴贤文化广场,并在规划建设文体中心,引导居民享受城市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

      近年来,该开发区还注重加快农民向居民的转变,投入2亿多元,建成阳山实验学校、长江小学、7所幼儿园和1所民工子弟学校,省四星重点中学吴县中学,使居民从幼儿园到高中就能在区域内享受现代化教育。同时,开发区还投入巨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敬老院、劳务职介超市、市民广场等一批社会化服务设施,动迁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每年,我们开发区都要进行两次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有95%以上的开发区居民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感觉满意。”该开发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责任编辑: 金英花 ]
    0
    [ 复制链接 ] [ 打印本页 ] [ 关闭页面 ] [ ]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