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提四大目标 靠近奥林匹克精神
2012-07-26 21:18:40 来源:腾讯奥运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倍魄

  在中国体育代表团抵达伦敦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团副团长肖天向外界宣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努力实现的四大参赛目标:“第一,与参加奥运会的其他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进行友好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第二,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充分发挥竞技体育水平,争取最好的运动成绩;第三,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中国运动员良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育道德风尚展示个人风采、魅力和国家形象;第四,以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激发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和中国民众的健身热情。增强大众了解、喜爱、参与体育的意识,从而带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各项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4点30分,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村举行升旗仪式

  可以注意到,四大目标的前两条恰好可以概括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们又不着不同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之初,体育是国家外交的一种延伸,“锦标主义”被当成一种错误思想受到批判,体育精神本身被压抑,“友谊”是被政治意志所要求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1984年洛衫矶奥运会,我们的竞技体育成了振奋民族精神的绝好途径。摘金夺银,奥运争光,“锦标主义”的实质倾向在不同的国家意志之下,呈现的是相同的工具化逻辑:体育,首先要服从国家的通盘政治考量。正是这样相同的工具化逻辑,使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得以延续和保留。

  但我们也不能无视中国体育的不断改革。足球和篮球等项目向职业化和市场化过渡,女子网球则率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李娜的法网折桂就是中国体育迈向职业化最亮丽的表现。当然,我们还有在NBA(微博)大获成功姚明和小获成功的易建联。

  随着国力的提升,随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成功,让体育剥离附加于其上的国家政治意志的含义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体育精神,从工具化的逻辑回归为生活化的逻辑。

  当肖天在第三目标中申明“展示个人风采、魅力和国家形象”时,把“个人风采魅力”排在了“国家形象”之前,其实也更加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参与”“融合”,淡化政治色彩的实质。只要联想一下前些年周洋(微博博客)“感谢门”引发的讨论风波,今日肖天代表中国体育官方的表态,充分说明了官方态度上更加尊重运动员个性独立的转变。

  而第四条目标,无疑着眼于青少年体育和全民体育的未来发展。肖天强调,“年轻人应该具备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为社会多做公益事业,给社会多一些关心和关爱。伦敦奥运会后,我们将出台具体措施并会不失时机地举办一些活动,利用运动员的榜样和模范作用,让他们和社会及民众多接触,从而带动中国体育的发展。”可以说,这种对体育的理解与国际接轨,将最终使中国体育挣脱意识形态的藩篱。

  2008之后,从伦敦奥运会开始,我们关注中国奥运健儿的眼光,将更多带有国际化的视角。除了爱国振奋,我们将更多看到奥林匹克精神。

[责任编辑:李国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