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8日奥运专电(新华社记者何晨阳)“奥运会是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奥运会!”
就像火车头与车厢的关系,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奥组委这个火车头高效、全面的带动。
奥组委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由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承办国家在获得举办权之后依法成立,赛后解散。
奥组委要调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协调相关的国际、国内部门,筹备和运行奥运会和残奥会,确保两个赛事的成功举办。即使经过瘦身减项,伦敦奥运会还是相当于同一时间举办26项世界锦标赛,从场馆建设、城市改造、人力资源招募和培训,到赛事筹备和运行,奥组委要处理的工作和文件是以数千万件来计算的,其工作量和强度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依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会赛时最长不得超过16天,残奥会最长不得超过12天,赞助商人员及其合作伙伴要控制在8000名以内,运动员和媒体记者分别不能超过10666名和21600名。筹备这16天和12天的工作,要经过长达7年的时间。
奥组委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履行《奥林匹克宪章》、《主办城市合同》中规定的责任与义务,重点做好奥运会筹备工作,包括竞赛组织、市场开发、开闭幕式、火炬接力等;为奥运会提供设施、服务和保障(场馆建设、交通组织、安全保卫、医疗、餐饮、住宿、志愿者等);办好测试赛及媒体运行以及志愿者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与训练。
奥组委的工作分成“赛前筹备”和“赛时运行”,最关键的岗位是赛时的“场馆经理”或者叫“场馆主任”,一般会选择45岁以上、有足够社会和职业经验的专业人员,同时他们的年龄一般也不超过50岁,否则在每天24小时、长达两个月的赛时运行中有可能体力不支。
国际舆论评价一届奥运会的标准有8个:体育场馆和竞赛组织工作;开幕式及文化活动;媒体服务和舆论评价;安全保卫工作;志愿者队伍和服务;交通组织和生活服务;城市文明形象;体育竞赛成绩。这些评价其实也是对奥组委工作的评价。
高度艺术化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赛程过大半后,伦敦奥运会的运行整体平稳,但是用上述8个标准衡量,还有很多细节令人感到遗憾。如“日本队开幕式被提前带出场”、“黑市门票”、“赛场空座”、“争议判罚和申诉改判”、“国旗挂错和吹飞”、“交通和班车混乱”、“工作餐和饮水无法满足需求”以及“比赛场馆钥匙丢失”等事件,让奥组委遭到了部分参赛代表团和观众的抗议。这些失误都反应了组委会在由整体筹备向场馆化转换的过程中工作不够细致,培训和准备不足。而且这些工作中的失误都是不可逆转的。
组委会是一届奥运会最辛苦和最不被人理解的部门。做好这些辛苦的工作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工作一旦有失误,就会被千夫所指并影响到世界舆论对一届奥运会的最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