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根勤
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体这样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中国人发现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结”,这样的评语,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没有积淀作为支撑的话,就只能流于煽情、矫情与滥情了。
近日,央视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顺利收官,引爆了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大讨论。央视的平台自然是独一无二,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选手们从诗词中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也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主持人董卿蕙质兰心的优雅气质,出口成章的娴熟主持……这些元素,都为《中国诗词大会》烹调出一顿美味佳肴,提供了上好的“食材”。
北京学者檀作文是诗词创作与教育的名家,培养学生时以严苛著称。首届诗词大会明星擂主李子琳正是他的得意门生。檀作文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有三大理由给《中国诗词大会》点赞:1.诗词大会是本土原创文化节目;2.诗词大会让大众关注诗词;3.诗词大会让众多青少年热爱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成功的。它准确地把栏目定位于商业电视娱乐项目,不单单是拉高了收视率,也在媒体与民间舆论寻觅到了真正的话题热点和“大众英雄”。在经意不经意间,臻至雅俗共赏、圈粉无数的传播最高水准,成功搭上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便车。在大众眼中,这档节目品位可以秒杀无数的选秀节目。从传播专业的角度看,节目创意不俗,效果更是“爆款”。
要说节目里最有争议的地方,恐怕就是对选手特别是武亦姝的评价了。这个小姑娘以后会成长为什么样,让我们满怀期待与祝福。但现在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她过人的记忆力及反应速度,这两项指标,藏区僧侣的辩经、南方民歌手的对歌,都有充分的展示。诗词乃至所有的文学,都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但是记忆只是基础,创作才是最终的目标。还有就是文人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拿李清照来说,她之所以会名垂青史颉颃其他的大文豪,除了其出身簪缨世家及与丈夫的金石造诣之外,她诗歌中流露出的英雄气质也是主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出现了众多的古典文学社团,成员大体都是90、95、00后,他们创作诗词的热情如火如荼,作品水准令大学古文教授咋舌。这批年轻的诗歌创作者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作品也大多在年轻人中流传。如果这样的作品放到一些传统媒体上传播,栏目的主创者能否看懂都是问题,再让年龄层偏大、知识结构偏狭的观众去看,收视率有没有保证,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就是节目的设置。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央视拥有地方卫视无法比拟的天然平台优势,这就使得地方卫视相同类型的节目竞争力远不及央视。比如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看过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题目的深度、广度,还是对选手诗词素养的考验,都不输诗词大会,而且《中华好诗词》栏目最近增加了现场创作环节,即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增强创造力。毕竟,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
再次也是未免失之苛求的,就是专业性。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与文学的高阶体裁,对经典的传承、格律的严整、文质彬彬无疑是核心要求。本届诗词大会上,许多喜闻乐见的作品显然和这些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也有人说那些作品大气磅礴,远胜李杜苏辛,那笔者建议,可以将这些非凡的作品列入专场。
最后一点,诗词作为经典文学是值得所有人崇拜与学习的。但即使是在古代,诗词也属于小众的生活方式。不指望所有人都去学,都能学好。哲人可以说“人皆为尧舜”,但现实中这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体这样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中国人发现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结”,这样的评语,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没有积淀作为支撑的话,就只能流于煽情、矫情与滥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