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豪歌向强军
——再访“服从改革筑梦蓝天的空中骄子”李浩
前不久,当记者风尘仆仆赶到位于西北戈壁的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再次探访无人机飞行员李浩时,这里正是一派紧张忙碌的训练场景。无论是手拿对讲机担负指挥任务的李浩,还是训练跟班的区领导、操控无人机的年轻飞行员,以及技术岗位官兵,他们都全神贯注、全心投入。
永葆普通一兵的本色。杨军摄影
李浩,现为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空军大校。从军30多年,飞过6种有人驾驶飞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0年,主动申请成为一名无人机飞行员。近几年来,先后经历5次转隶,跨越5个省区,在5个单位任职。2015年,本报曾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值此“脖子以下”改革正式展开之际,记者再访李浩,请他谈谈自己亲历改革的所思所悟。
冬日的戈壁冷风刺骨,机场边一簇簇干枯的骆驼刺,衬托出这里生命力的坚韧和军人的奉献情怀。环顾机场,不远处几座新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那是正在修建的新指挥塔台,显示出这里战斗力建设的欣欣向荣。与2015年底记者初次采访李浩时相比,他们训练时的场所无人机地面站阵地已整修一新;吃饭休息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装了空调、铺了地板的迷彩方舱,踏进去记者顿觉暖洋洋。当李浩一一为记者介绍这些变化时,他那被日晒风吹得发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意。请读者跟记者一起倾听李浩同志的讲述。
记者手记
转眼间改装无人机好几年了。那年春节刚过,我从东北出发,辗转东南沿海、又到内陆城市,最后扎根西北戈壁。说实话,这一次次的转隶、“一路向西”,我确实也没有想到。其间付出了很多、吃了很多苦,但一想起自己是无人机部队建设的“第一茬人”,我不吃苦谁吃苦?我们今天吃的苦正是为了品尝明天的甜。尤其是新型无人机在自己的操控下起飞升空、返回着陆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