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碑刻遐思

2017-12-05 18:33 来源:光明网 
2017-12-05 18:33:18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郎宇宸(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

  能够在登临各处古迹之时领略到碑刻的风采,我想这是很幸运的事。

  当雄伟壮丽的殿堂庙宇呈现在眼前,恐怕在感叹于震撼的景观之时,心中欲得一观的激动将驱走余下一切驻足细观的心理,难以抑制地胁迫着你的脚步迈向那座宏大的建筑。身前的人群同步地涌上台阶,四周唯独剩下孑然独立的几座孤碑。待人群散去之后,我肃然彳亍至碑前。阶上是辉煌的金瓦褐梁朱漆绿匾,不知早已被人修缮了几番,恐怕早已寻不到曾经的气韵。而眼下负碑的赑屃已然生身荒草,暗色的碑面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化亦可见凹凸之处。

  立于碑前,仰首细辨其文。碑面苍劲镌刻的刻痕道道,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绘起手持利钎的石匠扶碑精雕细琢的场面,一方青岩由此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读至刻字模糊之处实难辨认,黯然一叹只得作罢。可曾试想,每每经过疾风骤雨的无情冲刷,或许碑上的印刻便无奈消损几处。贮存于石刻中的思想片段未待寻得承继,便倏然消散于云端天际,再不可寻。这是何等令人扼腕悲叹的事情,却又是残酷现实,使我不忍再继续想下去。

  那些曾迸发的思想火花,在往后的漫漫时光里,以文字的形式无声存在。它被镌刻于石碑表面,轻书于卷卷竹简之上,抑或转移于宣纸上洇开的层层墨迹中,似在等候着另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在偶然的机遇下,当目光再次投向尘封的文字,此刻那些文字同样被悄然唤醒。

  目光于字里行间轻轻扫过,冥冥中燃起一团激荡的火,似有无形的炽热忽而注入灵魂之中,在这一颗求知的心中同样激发出灿烂的光芒。跨越时空的力量推使无形的思潮自白纸黑字间涌出,纵然一跃遁入脑海,氤氲般散开并激起千层洪流。古人巧妙地将心迹体悟藏以文字机关之中,待若干岁月俱往之时,逢缘之辈自会以明慧的心灵拨去烦冗,用旷达的胸怀包容亘古留存的哲思。那密密排布的方块图腾中蕴含的是先人蓄意已久的传承或是对未来的向往,在你亲身经历这动人心魄的传递时,已然再一次完成了它们被赋予的使命。

  江山留盛迹,我辈复登临。这些幸运的拜谒者们,在登临之刻同样也感受到身躯上的重担。当王懿荣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片片甲骨上蕴存的无穷能量时,他的宿命或许已经注定,潜藏千年的神秘宝藏在一个黑暗的穷朝末世忽露光芒,因而显得更具传奇色彩。然而世事变迁难以预料,在甲骨文研究这条道路上前行的继任者们相继遭遇横祸,似乎是上帝在百般阻挠即将揭晓于世的玄密天机。

  然而壮丽的事业总不会就此而止,愈加艰难的探寻也便愈具使命感,所需背起的负担也就越沉重。便似春秋时齐相崔杼弑君后,一干太史前赴后继以鲜血书于史卷,用永恒的记录与短暂的生命相换的无畏决然。先行者们与太史官们做了近乎相同的选择,只不过是以毕生的精力换到了一把能够开启古文学大门的钥匙。若无那一把古文字的钥匙,恐怕那些神圣的图腾在今人眼中便只是稚拙诡异的图画。

  自然的侵蚀使得在碑刻表面的斑驳印记更为直观地显露出抵抗岁月的变迁洗礼是何其不易。作为实物的存在,遗憾的佚失竟然也如此无可避免,那么只停留于思想层面未加以记录的文化更是难以逃避远去的宿命。站在彼岸遥望历史的长河,如今熠熠生辉的文化往往在思想与文字的不断交互转化中,方能葆其不朽的精神活力。将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中,固然存在许多无可避免地遗憾再难弥补,然而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岁月的无心洗礼,思想中的糟粕恰恰能为之所除,唯余其思想核心愈发绽放璀璨光彩。

  秋风拂过如血残阳,站在碑刻面前,顿觉身上的无形担子更重了些。

  (指导教师:王志彬)

  【获奖理由】

  不至其地,不生其情,本文作者面对古碑之时产生了真切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在慨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的同时,作者逐而意识到碑刻是先人赋予后世的精神传承与自身所背负的使命,使本文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令人深思。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