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首页 > 专题频道 > 正文
[责编:邵绪楠]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责编:邵绪楠]来源:光明图片2020-08-13 11:19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孙超是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民警,他扎根帕米尔高原24年,在守护国门的同时,钻研攻克高原种养殖技术难题,并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塔吉克族牧民,帮他们开拓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1996年,17岁的孙超从河北高碑店入伍来到新疆红其拉甫边检站,当时当地种养殖技术还是一片空白。许多战友因吃不上新鲜蔬菜,导致头发脱落、口腔溃烂等。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中)向塔吉克族牧民传授种植知识。(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出身农家的孙超主动请缨,下定决心要“让高原见到绿色,让战友吃上蔬菜”。但事情之难超出想象,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不足60天,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连生命力最强的野草都难以生长,好不容易长出几株菜苗,一阵大风刮过全都被冻死了。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左)和牧民一起在牧区查看牦牛群牧养情况。(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孙超没有放弃,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开始自学农业知识,白天在地里检测土壤,晚上钻研农业书籍,经常裹着铺盖睡在大棚里,为了给大棚保温他半夜起来烧桔梗。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左)与塔吉克族牧民一同品尝收获的西红柿。(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摸索试验,孙超终于攻克了高原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让荒凉的帕米尔有了丝丝绿意,也让当地人看到了生命的希望。随后,他还摸索高原特种家禽养殖,不断丰富战友的“餐桌”。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左)在蔬菜大棚内查看蔬果长势。(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期间,孙超发挥自身所长,手把手地给塔吉克族牧民传授种养殖技术。2003年,时任达布达尔乡干部胡志忠闻名而来,希望孙超能帮助乡里种植蔬菜大棚,改善生活水平。孙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经过反复摸索实验,在海拔3600米的达布达尔乡建起第一座温室大棚。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县电视台邀请孙超讲授种养殖知识、开展农副业培训,“绿色希望”在雪域高原播撒开来。图为2020年7月10日,孙超(左)在牦牛养殖合作社查看牦牛饲养情况。(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在孙超的带动下,当地牧民纷纷尝试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不仅改善了饮食结构,还从中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吃不完的蔬菜还能拿去卖,去年仅靠卖蔬菜和雪菊就创收了2300多元。”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比比阿瓦﹒迪拉瓦尔说。在全乡,还有200多户牧民和比比阿瓦﹒迪拉瓦尔一样靠种植增收。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中)利用牧民休息时间向他们讲授种植技术。(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养殖致富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孙超帮助牧民艾米尔夏﹒塞甫拉建起了提孜那甫乡第一个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净收益达到30多万元,27户牧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年,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共有牦牛100多头、绵羊230多只。如今,塔吉克族牧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图为2020年7月10日,孙超(左)帮助塔吉克族牧民一起在鸡圈收获鸡蛋。(吴晨龙摄/光明图片)

警民携手在帕米尔高原拓出致富路

  2016年,孙超与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村牧民艾力那扎尔结成了帮扶对子,为他传授养殖技术,如今艾力那扎尔家一年收入超过8万元。越来越多塔吉克族乡亲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孙超说,只要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增强能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勤劳的汗水必定能浇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图为2020年7月11日,孙超前往牧区向塔吉克族牧民教授种养殖知识。(吴晨龙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