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海淀“双第一”背后的科技、人才、创新力量

2021-05-12 17:0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5-12 17:01:3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朝

  作者:常 宇

  北京海淀区日前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三季度,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2.1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3.9%,比2019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在北京各区中位于“双第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月,中关村海淀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6525.1亿元,同比增长11.4%。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在此大背景下,海淀以及中关村却逆势增长,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引起了广泛关注。海淀为什么能?海淀能成为“双第一”的尖子生,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创新这“关键三招”。

  海淀发展的第一招,是依托高科技。说起海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键词,但“高科技”无疑是大多数人对海淀的共同印象。很长时期以来,海淀区占据着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源头的领先地位。在中国科技创新史上,海淀区也诞生了多个第一: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只政府引导基金……

  如今的海淀,科技型企业占比已经超过50%,换言之,每成立两家企业,就有一家是科技型企业。在海淀,每天都有50家科技型企业设立,年均设立约1.8万家。截至2019年底,海淀全区科技型企业总计数14.08万家,占北京全市的四分之一。正是得益于对科技的重视,才使得海淀近年来的厚积“勃”发。

  海淀发展的第二招,是依托人才。海淀区域内,除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3所高等院校,还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99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7个。以院士为例,海淀的两院院士达605人,约占全国36%。“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正是有了丰厚的人才储备,才让海淀的发展蹄疾步稳。

  海淀的第三招,是依托创新。早年布局的以中科院为代表的重大科研、教育等基础设施,为海淀区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淀由此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成为把创新基因融入发展之路的科技大区。近年来,海淀区又提出“创新合伙人”概念,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着力点,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功能定位,整合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种创新资源,赋予其“创新合伙人”地位,再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围绕企业痛点难点提供服务。“创新合伙人”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热情和活力,帮助海淀形成了“创新生态雨林”系统。由此,海淀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具有海淀特色的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淀的“高科技”“人才”“创新”三板斧的实践,恰好是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最生动的注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上一个百年更加错综复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更加艰巨。我们只有以“高科技”“人才”“创新”为抓手,才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常 宇)

[责任编辑:刘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