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丽爽
地区生产总值2161.2亿元,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两年平均增长7.1%,高于全市和全国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日前,海淀区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统计显示,一季度海淀经济高质量实现“开门红”,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已大体消除。
在全市经济总量占比又有提高
初步统计显示,一季度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1.2亿元,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7.1%,高于北京市4.6%和全国5.0%的增速,且高于海淀区确定的“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6%左右的目标。不仅如此,海淀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4.2%,比2020年同期又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一季度,海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2.8亿元,同比增长82.6%,两年平均增长2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3.8亿元,同比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35.2%。其中,既有联想等老牌企业在持续贡献,更有小米通讯等新秀异军突起。小米因5G新品手机发布,一季度拉动全市电子行业增长48.3%。发那科、四方继保、科锐配电等因订单增加、加大生产、新品上市等原因,一季度均实现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7.3%。从收入看,信息业收入实现56.8%的高速增长,两年平均增速高达26.7%,高于2019年同期19%的收入增速。作为海淀区传统优势产业,信息业不但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在疫情期间还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充分发挥了提振区域经济的作用。其中,传统名企百度等进军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业绩喜人。字节跳动、快手等新秀企业,拉动尤其明显。
2021年一季度,海淀区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250.5亿元,同比增长40.8%,增速比2020年全年提高了9.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汽车数均为历史最高交付纪录。
看经济数据,市民更关心钱包鼓没鼓。统计显示,一季度,海淀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万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实现1.4万元,两年平均增长8.1%。
前两月有效发明专利6.6万件
海淀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是核心支撑。在创新投入方面,2021年1月至2月,全区大中型重点企业投入研发费用235.7亿元,同比增长27.8%,两年平均增长17.2%。2021年前两个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6.6万件,同比增长2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还表现在技术收入的强劲增长上。2021年前两个月,海淀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技术收入1118.4亿元,同比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24.7%,对海淀园总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6%。
创办、成长在海淀的拉卡拉公司成立16年来,技术投入累计超10亿元,持有专利近60项。该公司的净利润从2015年的1.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2020年净利润在近千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位列前3%。
海淀区还在持续建设创新生态。在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方面,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梳理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11个前沿领域87项底层技术,涉及96家企业;推进区块链算力平台等18个新型基础设施、自动驾驶示范区等21个科技应用场景建设。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为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启元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专人对接服务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累计入库企业358家。
“两区”建设攒足发展后劲
海淀区还在积蓄发展后劲,充分利用“两区”建设契机,将“清单式管理”制度引入“两区”建设中。年初,海淀区印发相关工作方案,亮出“政策、空间、项目”三套清单。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3月,自贸试验区科创片区海淀组团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395家,其中内资企业385家,外资企业10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近37.94亿元,合同外资金额11305.4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95.44万美元。
企业也积极抓住“两区”建设的发展契机,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拉卡拉公司针对企业需求,打造产业链数字解决方案;针对规模更小一些的小微商户,提供一系列数字化工具……2020年,拉卡拉在科技服务业务上的收入为6.38亿元,同比增长44.51%,占整体营收的比重也从2018年的3.54%上升到了2020年的11.49%。拉卡拉还是首批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两家支付机构之一。
海淀区持续不断推动项目落地,共梳理595个重点产业项目,2021年新入库95个。其中,促签约117个、促投产56个。2021年以来,小米、字节跳动、国铁工贸、深信服、拟未、科诺尔轨道等13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