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清明祭祀,心意重于形式

2022-06-27 09:58 来源:光明网 
2022-06-27 09:58:54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刘朝

  作者:冯华

  当吹面不寒的杨柳春风轻轻拂过,当沾衣不湿的桃花细雨静静飘落,清明翩然而至。踏青赏春,祭祖扫墓,已成为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仿佛一场亘古绵长的仪式,年年岁岁表达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敬重。

  清明时节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大自然吐故纳新之际。经过了一冬的大地已然回春,正所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十里春风驱散厚重寒意,温柔细雨滋润广袤大地。田野绿草如茵,春花绽放,鸟鸣蜂舞,怎不令人心醉?所以才会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之旅。相约在明媚的春光里,看一看新萌的芽,寻一寻初绽的蕊,踏青归来,把春天的倩影刻印心底,感恩自然的厚赐,

  同时,我们也深怀感恩之心,缅怀先人的音容和风。生者追思,需摒弃烧纸旧俗,秉行文明之风。在清明时节献上一束鲜花,或种植一抹新绿……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寄托心中的哀思。如果因为疫情防控,不能到墓园实地祭扫,选择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低碳祭扫的形式也同样是传承了清明的习俗,彰显着文明的进步。

  焚烧冥币既铺张浪费,也污染环境,还有可能造成火灾隐患。所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摒摒弃俗,持持新风,守护绿色与安全的底线,在让清明回归清净与文明的本源,是当今社会共同的呼唤。

  清明祭祀,“心意”重于“形式”,继承集成传统文化不必拘泥于旧有的形式,而是传递其情感的表达。无论选择哪一种祭祀的形式,只要感情发自内心,都是追思先人的真挚表达。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日前走过紫竹院公园东门至南门的小道,在蜿蜒的小路旁静静设置着18块清明节宣传教育展板,一一展示着王尽美、邓恩铭等18位革命先烈的生前肖像、革命语录和英雄事迹,引人驻足静默。而在小路的另一侧,花丛掩映之中的一片空地上,有牙牙学语的孩子们在蹒跚学步,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闲坐聊天……如果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看到眼前的美景与人们惬意的生活,一定会深感欣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今天的和平与富足强盛。

  所以,祭祀的心意远重于形式,认真努力地生活,赓续血脉,接续追梦,在这片无数先烈倾注了满心热爱与鲜血的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足迹,这样的清明也会更加本真。

[责任编辑:刘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