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惠韬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以“有我”姿态,筑牢信仰之基,厚植为民之心,保持担当之态,在乡村大地激扬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理想“有我”,筑牢信仰之基,增强扎根乡村使命感。心有所信,方能行稳致远。从“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无数青年投身党和国家事业,为着理想信念不懈奋斗。青年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前,正是青年干部树立崇高理想,主动奔赴乡村振兴“时代考场”的时候,更要把青春汗水抛洒在乡村大地,把青春力量深扎到乡村土壤,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大我”之中,让青春之花在不懈奋斗中绚丽绽放。
奉献“有我”,厚植为民之心,练就服务乡村真本领。一生为公、一心向党的优秀地委书记杨善洲,在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身披蓑衣,脚踏草鞋,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他曾许下诺言:“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青年干部要像杨善洲这样的榜样学习,强化奉献意识,多走乡间路、多沾泥土味、多听百姓言,真正将双脚扎进泥土、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间,积极投身基层实践;要常念群众之需、常做利民之事,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脚踏实地,潜心工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奉献青春力量。
奋斗“有我”,保持担当之态,磨砺振兴乡村铁肩膀。从千古荒原变中华粮仓,北大荒农垦事业走过70多年波澜壮阔,先后有10多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在此扎根奋斗、担当时代责任。乡村振兴道路上,同样需要这样的青年干部砥砺前行。我们要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永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胸怀“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的担当,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用奋斗展现青春的靓丽底色,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展现慷慨豪迈的“青春作为”。(胡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