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图

光明专稿 更多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经济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特点就是区内有两种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的关税区,这是世界上另外三个湾区所不具备的。

大湾区建设是香港青年发展的历史机缘

回归20多年来,香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香港本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资产价格高、市场体量小,导致近年来香港青年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如今不少港澳学生海外学成归乡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勇闯大湾区,拥抱全球增长新动力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港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拥抱大湾区 逐梦大未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大湾区是香港发挥独特优势的最佳平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律动之美 尽在湾区(报告文学)

正在深圳莲塘口岸举行的“深圳口岸,百年巨变”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现了深圳口岸建设的沧桑历程。其中有张黑白照片显示,一位男士穿着粗布制服,右手举着手电筒模样的设备,左手也拿着一个物件,半蹲着身子,神情专注,在寻找着什么,一看就是劳神费力的样子。

媒体聚焦 更多

潮起大湾 遇见未来

这里是中国第一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政府网站公开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各级政府到2021年4月#已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遇见大湾区的未来,就要读懂这片希望之地传递出的政策信号。

深圳的“先”与“后”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发布,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既是政策“大礼包”,更是改革“任务书”。

深圳的“河”与“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放眼大湾区内,在创新发展方面,以香港的基础科研优势,加上深圳的创新环境以及产业链配套,形成了全球罕见的独特优势。据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目前已孵化香港团队225个,南山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团队48个。

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立足当前持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与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增进人的幸福感。”  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与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提倡全民阅读,普及阅读习惯,推动终身学习,培养创新自觉,是个人、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坚实基础。

倪惠英等广东名家:粤剧曲艺是粤港澳三地同胞的精神家园

郭凤女、蒋文端、麦子杰、梁山山、林伟栋等多位粤剧名家、流行歌手19日同台演绎《一桥飞架伶仃洋》《西厢记》《岭南醒狮》等粤曲经典及创新微粤曲佳作。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著名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说,粤剧曲艺对于三地同胞而言是一个精神家园,年轻人坐进剧场观赏粤剧,会触摸到民族的灵魂、一种文化的DNA。

大湾区大未来|全球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最特别

湾区经济都要经过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曾调研过全球四大湾区,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恰好把这四个阶段的元素和机会,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存在,粤港澳大湾区跟全球湾区相比有独特的优势。

专家访谈 更多

定向招录港籍公务员是大湾区建设创新之举

香港居民成为深圳公务员,是深圳在人事干部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创举,也是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推动深港之间的高层次融通,增强港澳居民对祖国的向心力,释放出十分积极的信号。

在横琴闯出一片天地

90后青年张思远就是“两地跑”大军中的一员。去年8月,横琴开通了新旅检通道,短短几分钟就能通关。“每天,我的通勤时间大概只要一个小时,费用单程3元。”他笑着说,“现在,往返澳门和横琴非常方便、快捷。”

香港留美博士回国,只因父亲一句话

潘洪辉1978年出生在佛山,在香港长大,在美国攻读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工作。2012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16年后,潘洪辉回到祖国。4月17日,潘洪辉对记者谈及当年回国原因,源于他父亲的一句话:在美国,想跟自己孙子说句话都难,因为孙子不懂中文。老人的这句话,让潘洪辉下定决心回国。

港人扎根奋斗在惠州,惠港“同频共振”赢未来

问起当初为何相中惠州,伯恩光学创始人杨建文笑着说,“这里让我感觉很舒服。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在惠州最亲切,这里环境好、人才多,发展事业所需的一切因素,都能在大湾区找到。当地政府对企业扶持力度很大,我们能发展这么大有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

18年,他在粤港打了一个来回

时代快车的转向有时仅需几年——2003年,张军辉离开惠州,举家搬到了香港,他以为自己的生意会迅速铺开,以香港为跳板,几年后一家人就可以考虑搬到欧洲或者美国,开启一段新生活,一个典型的“欧美梦”的故事。但在2008年,列车却突然转了个弯:张军辉退租了在香港的办公室,带着业务回到了惠州,重新寻找机会。

港科大教授李泽湘寄语湾区青年适应智能创新时代

李泽湘表示,展望未来,整个大湾区的科创转型才刚刚开始,这里有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他说,在过去14年的发展中,我们不断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新的空间。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