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进步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明珠,他们为护佑生命而战,为现代医学开疆拓土,留下了数不尽的济世良策。为抢救性记录国之大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和卓越贡献,光明日报、光明网推出各大医院老专家、老教授口述史专栏,以高度浓缩的笔触,深切展现他们一生与党同行,用热血与求知铺就革命、救治、建设之路的感人瞬间,彰显大医精诚的大家风范和高贵品格。

系列报道

更多»

温玉明:做一个好医生,必须有科学的临床思维

温玉明常对学生说,从事医学工作,需要埋头做事、潜心研究。他本人也是如此——从事头颈肿瘤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50多年来,潜心推动我国头颈肿瘤学的发展,是国内最早开展口腔癌经颈外动脉插管化疗药物或带药微粒的区域化疗、口腔癌累及颅底的颅颌面联合根治法、口腔癌同期双侧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立即修复重建术等术式者之一,并创立和完善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温玉明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若鹏:做儿科医生,尤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作为我国小儿神经专业领域的开拓者和突破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教授孙若鹏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儿童癫痫著作,对小儿癫痫的发病机理及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小儿癫痫的诊疗方案,使就诊癫痫患儿的缓解率达80%以上。

陈育智:走出诊室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

1953年,我考取北京医学院,5年后,毕业分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开始从事儿童哮喘,还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屈婉莹:成功在于勤奋 成功在于细节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学科比较“年轻”,我国于1956年才起步。北京医院核医学科原主任屈婉莹从事核医学临床和研究工作50余年,曾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五、六届理事会会长和《中华核医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为推动我国核医学事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孙明:付出真心,才有信任与配合

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主持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2002年被评为“湘雅名医”,先后组建了湘雅医院心血管病介入中心、心脏病实验室、血液透析中心和肾病实验室;撰写《乡村医生手册》《内科治疗学》《临床医学多选题》《临床医学多选题解》等近30部著作……他就是百年湘雅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专家孙明。

访谈者说  

杜传诗:给病人看病来不得半点马虎
杜传诗教授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西藏口腔卫生事业,为解除藏族同胞的口腔病痛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直到退休之后,依然坚持临床带教,继续为中国口腔医疗事业发光发热。

温玉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医师
今年86岁高龄的温玉明教授,依然忙碌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悉心诊疗病患,耐心指导学生,坚守着一名老党员的忠诚信仰,为祖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无悔奉献、发光发热。  
——访谈人张雨菲

孙若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孙教授每天接诊近百人,对每位患儿都认真诊治,中午常常不能休息,下午无论多晚,总是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儿才下班。不少他诊治的患儿已经痊愈,依然会来到诊室看望他,亲切地称他为“孙爷爷”。  
——访谈人高丹璎 周翔宇

陈育智: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
她把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当作使命,耄耋之年仍不辞辛劳,用爱心、细心、耐心解患儿呼吸之痛,安父母忧虑之心。
——访谈人杨舒

屈婉莹:北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屈婉莹在祖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历程中,与核医学事业一起成长,见证并亲历了我国核医学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访谈人孟令芸

孙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专家
他是学生眼里的严厉老师,却是患者心中的和蔼长者。随时参加疑难病例会诊,坚持每周一次全科大查房,91岁高龄仍坚守在临床一线,用心用情诠释着湘雅精神。  
——访谈人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