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详情]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丨何以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地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深入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带动“考古热”、“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详情]
内蒙古发布六大遗址考古新发现
24日,内蒙古2022年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上发布了六大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这些考古成果为探寻北疆文明、实证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详情]
切实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晓红作了发言。
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郑宏范: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推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内蒙古自治区最东端的大兴安岭,最西端的额济纳胡杨林还在沉睡。边境线绵延4200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守望着祖国北疆,犹如昂首奔腾的骏马。
直播回顾:《馆长 请亮宝》第九期 文明诞生溯根源
节目中,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涛亮出了文物花瓣纹彩陶盆,表现了仰韶文化的彩陶制作技艺和早期人类聚落的形态;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亮出了文物玉琮王,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玉器雕刻技艺和国家的雏形。
【草原宝藏4】史前瓮城——后城咀石城
龙山时代 距今约4300年-4000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境内2019-2022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发掘  石城是一种防御、守护。通过对石城瓮城的考古发掘,发现瓮城是由外瓮城、内瓮城构成,外瓮城土坯建造的台基是河套地区龙山时代发现最早的土坯式建筑。
文博丨百年考古 文化大系
中国的考古学始于1921年,到2021年已走过百年历史。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贯穿、伴随着中国百年考古学的始终。
让正能量短视频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正能量短视频的增多,正是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题中应有之义。
内蒙古:筑牢网络安全之基 共享网络文明成果
通过举办各类内容丰富的网上宣传活动,让正能量、主旋律占据主导地位,讲好内蒙古故事,优化网上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