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平说,对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信念,只有不懈地深入探索,才能实现长期的科研积累和突破。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科普与科技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热情、创新能力和行动力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要论当下什么力量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青年”二字,是让人信服的答案。新时代、新科技、新青年……当无数个“新”叠加起来,我们相信一定能碰撞出让人期待的火花。
刘德龙和团队决定:“既然不卖给我们,我们就自己研发,自己干”。作为一款完全新式的智能装备,国内研究一片空白。刘德龙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各种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
如何解决老百姓的饮食需求,让大家吃到更美味、健康的豆制品?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玮瑜决定,扎根专用型大豆,解决大豆上餐桌的问题。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科研生涯的“毕生所爱”?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看来,科研人员要关注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受到认可的时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成为出色的植保工作者,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对手”。
从华中科技大学到清华大学,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严超凭借对流体力学深刻而扎实的理解,跨越学科边界,将知识的触角延伸至气象学的广阔天地,通过先进的数字模拟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精准捕捉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郑利兵来自江西上饶的农村,怀揣着对大城市的向往他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从此踏上了环境工程的研究之路,在硕博阶段便专注于工业废水的膜法处理。郑利兵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放弃,正是这些失败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将科研路上的挫折转化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