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邓林
改造老旧小区313个,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3%……这是成都2022年“两会”,向2100万市民提交的一份成绩单。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都市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成果。
在民生方面,2021年成都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150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7.1%,民生实事投入222.1亿元,完成计划的134.1%。这为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成都把市民满意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成效第一标准,推动“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舒展在蜿蜒的城市绿道上,体现在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障上,绽放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凸显在精准的抗疫工作上。在2021年12月30日揭晓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中,成都已是连续13年位居榜首。这样的肯定,“既是老百姓对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更高期盼。”
为民办实事,提升城市幸福感,需要一座城市决策者的魄力与担当。为此,成都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没有停步。在“两会”上,成都公布了2022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涵盖交通出行、市容环境、就业创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养老、食药安全、文体惠民、住房保障、便民服务十个方面,细化为82个具体事项。这些充实的“民生红包”,无疑会给成都市民带来更多更好更新的幸福场景和体验。
在中国幸福城市实验室推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幸福感指标体系》中,包括就业指数、居民收入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市吸引力指数、公共安全指数、教育指数、交通指数、医疗健康指数9个一级指标以及上百个二级细分指标。
不仅如此,成都市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建设创新城市、开放城市、宜居城市、共享城市、智慧城市、善治城市、安全城市,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城市定位和目标,都给幸福城市带来新的注脚和提升。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和企业,并转化成市民可感受、可体验、能直接受益的成果。成都正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凸显出这座城市的价值取向。
因为幸福,人才才会加速聚集,城市才会更加美好,人民将会更加文明。这是幸福的质量,也是城市的高度与温度。(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