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质疑方舟子打假的初衷,希望他的本意是好的。作为生物技术方面的博士,他的言论很容易得到许多社会上同情者的支持。但是客观上很可能阻碍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就拿他最得意的打假“战绩”,“基因皇后”事件来说,我也不认为他做得有多漂亮。这件事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那是当初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如果陈晓宁他们集资成功,原定计划是要把我的Genaco公司合并过去的(Genaco公司后来卖给了德国Qiagen公司,现金,股票,里程碑等加在一起价值四千万美金)。因为我的公司当初已经拿到了一个SDA批准了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产品,正缺资金做市场推广。
方打陈的根据之一是说陈拿回去的三大基因库不值钱。这说明他不了解产业化的一些基本常识。的确,库本身可能不值那么多钱,可是这些探针用来开发出产品来,形成服务以后的价格就是无法估量的了。而从探针变成产品中间要走过的再研发道路还有很远:公司要建立质量体系(GMP, ISO等),要批量生产,要做临床验证,要生产,售后服务,还要做培训,市场开发,销售,最后才能把钱赚回来。完成这个产业开发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而且只有完成这些投入和再开发以后才能体现出这些科技产品的真正市场价值。
陈晓宁当初想做的,现在国内也有一家公司在做,叫China Medtech,大家可以去看看他们的FISH探针产品清单,都是陈晓宁他们当初想做的。这家公司现在真正赚钱的就是一些以FISH为主的产品,他们而现在在纳斯达克的市值大概是35亿美金。这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也是我们当初经常在一起的留美博士。和陈晓宁也是朋友。
方舟子反对陈的另一个说法是她夸大了学位,或者称为“基因皇后”太过了。可是我知道陈本人是十分谦虚,实干的科学家,而许多媒体报道的不实之处也是她一再反对的。可是那个年代的媒体能够把握的也的确有限,记者要如何写,谁能拦住?许多人有意见,说这样夸大是为了“骗钱”,可是不去宣传如何能够引起投资人的眼球那大干实事的钱?有几个创业者不是把创业前景画成好看的”饼“给投资者看?通过集资参与和公共基因组工程竞争的Craig Venter 不是也是通过”吹牛“拿钱的吗?
那些在边上给方舟子拍手的人知道创业有多难吗?看到人家在“圈钱”马上就发“善心”,去提醒国人不要上当。可是你知道投融资人并不傻吗?他们要做很多的尽职调查才能把钱拿出来。陈晓宁做公司的时候高科技的泡沫还没有破灭,投资人的热情很高,一些上市公司都因为有“生物概念”在股票市场融到很多资金。能拿到一个“有故事”的项目才有机会把整个生物技术市场做火,做大。所以即便有些夸大,出于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考虑,也希望她能成功。
如果你真的关心生物技术的未来,你就要关心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把大环境搞好。只有国家和社会对生物技术都很重视了,整体投入大了,我们大家的机会才能多起来。而所谓的打假,给出钱的国家机构和社会投资人的印象就是“生物技术里面真假难辨,我们还是离它们远点好。” 当然,把环境搞好也包括把“假”打好,打真“假”,而不是胡乱打。
对肖传国的“打假”也有问题。临床外科学的创新,我们这些隔行人很难远距离给以客观的评估。外科是最早实行“个体化医疗”的专业,因为一刀下去,打开皮肤以后每个人都存在结构变异,医生一定要随机应变,因人施治。也正是这个原因,外科医生在美国的工资才最高。而外科的创新也是风险最大。我是学医出身的,也上过手术台,所以更能理解肖教授工作的难度。在美国能上手术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手术,需要客服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要做很多手术台以外的运作。而肖还要在百忙之中花时间接招,烦恼也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
在“买凶”事件以后写这些过去的事情,可能很不适宜。我可不想惹事生非。还是躲在我们边远的阿拉巴马小镇做自己的事情好。
注:作者韩健系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原载于其科学网博客。
[上一篇] 网友曹广福:学术打假是件很专业的事情
[下一篇] 网友forest:反思如何寻求学术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