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起诉肖传国?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患者认为,这种手术治疗效果难达预期。关键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了欺骗,医疗机构存在虚假宣传、隐瞒手术风险的行为。推广这一种新手术的医疗机构在广告中宣称,治愈率达80%~85%。但他们看来,这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所以,他们要求叫停和调查肖氏手术的有效性和真实治愈率。卫生部专家对此表示,作为业务部门,他们关注着相关事件的进展。本周内卫生部可能会就此事出面表态。他们承认,在管理医疗技术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直到去年出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后,相关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我认为,无论这场官司的最后结果如何?这种起诉本身都具有相当的破冰意义。它塑造了这样一种社会新场景,当患者觉得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存在明显问题,并且这有可能已经给他们造成了身心痛苦时,他们将选择以医疗诉讼的方式把这些医疗机构或者医生们,送上法庭,为之付出代价。这种司法诉讼行为的动力只是维权,但对社会医疗卫生法治化建设而言,这有可能是意义非凡的第一步。
要知道,在国外那些卫生法治健全的国家,这种医疗民事诉讼是相当常见的。有媒体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数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总共有800位骨科医生,其中有400位被患者提起民事诉讼。但与之形成截然相反的现状是,在我们周边,即使是有医疗机构提供那些虚假性很强的医疗广告,诱导民众进行医疗消费。医生们把没病的病人诊断成病,给他们进行包括手术在内的欺诈性医疗服务,给他们造成了身心受害的结果。也鲜见有患者站出来,通过一种司法诉讼的途径,为自己讨回一种公道。虽然司法诉讼冷,但那些非法的、带有暴力色彩的医闹维权却很常见,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社会现象。
患者以极端的违法手段维权,一方面依然说明了他们地位上的弱势。另一方面,它也会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令医生们执业环境变得日趋恶化,最后带来一种双输的局面。
医患冲突的一种实质是,法治途径梗阻。当前,虽然我们有许多很好的法律法规,可以通过法治的途径,来调解医疗纠纷与冲突,让患者得到有效的维权。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患者一般不愿意轻易走这一种法治维权路线,令国家的法规条款长期冰封,发挥不了应起的法律效应。
要打破这一种法治僵局,一种可能性就是,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习惯于这种以司法诉讼手段来维护、伸张就医权利,让法治与专业成为他们可以信任的一种力量,而非是其他不正当的非法途径。这个过程要在我们这个社会得到实现,执行法律的司法部门应该公正执法,严格公平、正义、透明的原则,来对待这一种司法诉讼,向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 网友曾庆平:体制内打假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下一篇] 方肖血仇反思录12:监管是否存在制度性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