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中国从1998年到2007年钾肥进口量处于上升阶段,最高时进口占全球贸易量的23%,从2008年开始,进口量开始有所下降。
为何2008年成为中国进口钾肥量变化的一个拐点?这背后与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关系?罗布泊人为何会始终坚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走进罗布泊,试图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死亡之海”中的他们
1月10日凌晨六点,第四次回到罗布泊的黄丽丽还是醒了,熟悉的罗布泊一如既往沉静在黎明前漆黑的孤寂中,楼宇间昏黄的灯光下已有倒班同事的身影,如果时间倒转到2013年,那长长的身影中一定有自己,只是斜撒下的是一束手电筒的光。
2002年8月,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黄丽丽没有选择在自己的故乡库尔勒安静地做一名教师,22岁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爱情,跟随自己的男朋友李文鹏来到了罗布泊腹地,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钾)做了一名气象员。“当时,罗钾刚进入基建时期,整个基地也就60、70号人,女孩有6、7个。”
再次谈起那段青春岁月,黄丽丽似乎还是无法平静,“自然环境其实不可怕,最无法忍受的是孤寂与资源的匮乏,我们一般一待就是几个月半年的,甚至有同事待过13个月的,罗布泊寸草不生,自然也没有水,公司花钱从哈密买来水,大伙节省着用,每人每天的用水是有限的,洗完脸的水用来洗脚,洗完脚的水用来洗衣服,女孩子三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
女朋友的诸多不便,李文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新疆采矿学院毕业的他也深知,这一切的付出终会有回报,因为罗布泊的秘密并不只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