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杰
9月1日下午,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增添举措,转变作风、狠抓落实,高标准完成今年脱贫摘帽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9月2日来源:四川日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扶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脱贫攻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
笔者认为,脱贫工作要结合“两学一做”,抓好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精神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形成自觉,提升主动脱贫和开放奔康的能力。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实,做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绩,真正获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用心帮扶是前提。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查找贫困原因要用心,研究扶贫措施要用心,多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出主意、想办法,把扶贫工作者的心与对接贫困户的心贴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窝里。只要带着感情到贫困户家里真正沉下身子,用心了解诉求,将心比心,就能为百姓办实事。
志气扶持是关键。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上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扶贫,说到底,扶的是人,关键也是靠人,要靠贫困群众激发起的内在动力,有了致富的强烈愿望,有了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志气一旦树立了起来,再加上如今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的政策举措等外部动力,再大的贫困也会“望而却步”。扶贫必先扶志,扶人钱不如扶人志。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能力提升是根本。志气扶持起来了,没有能力致富也不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而技术是发展的必要因素。一是各帮扶责任人要结合自身优势,为所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介绍或提供转移就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和中高职学生补助,提升创业就业新本领;二是扎实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三是让贫困户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四讲四有”要求,不断增强理想信念,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实际工作中担当奉献,以务实举措、精准措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千方百计寻求路子和方法,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大力争取项目和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好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这些“厅级新闻发言人”的去向,多次引起公众的关注。那些为公众所熟悉的“新闻发言人”都去哪儿了?
【走好新的长征路】是要求也是目标
【医治过度】医疗需要制度药方
【互联网+】物流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招
【宗教信仰】在尊重上实现民族的团结
【新闻报道】可以快,但不容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