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上帆影,多数人马上联想到舟山渔场历史上的千万艘帆船和渔场的热闹景象。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帆影,指的并不是帆船,而是位于嵊泗海域的篷礁和帆礁。
篷礁和帆礁位于嵊泗县东西绿华岛以南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701平方米和1767平方米,最高点海拔均为20米左右。这两个岛屿基座相连,但又被海水分割成南北两块。岛上岩石耸立,形似篷帆而不鼓,周有惊涛而不行,因形状像篷帆被当地渔民合称为篷礁或帆礁。由于从地理学概念上来说,这两块巨岩虽然底座相连,但中间有海水分隔,应该算两个海岛。于是,根据当地提议,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将北面的一个海岛定名为篷礁,将南面的一个海岛定名为帆礁。
篷礁和帆礁四周常年浪花翻涌,远望如船行浪飞,是嵊泗列岛最重要的海上自然景观、名气最大的礁石之一。也正是因为篷礁和帆礁很像帆船,民间传说,这艘“不动的大船”曾经吓呆了凶残的倭寇,为抗倭立下大功。
嵊泗民间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老百姓俗称为“下八山”的马鞍列岛,在枸杞岛和嵊山岛被明军击败,逃窜到海上伺机反扑。一日夜里,天降大雾,倭寇借助浓雾偷偷摸到绿华附近洋面。突然,看见远处帆影疾来,以为是明军水师杀到,一时慌了手脚,连忙开炮攻击。但是,无论倭寇怎样炮击,帆影却始终如旧,毫无退让之意。倭寇于是不停地炮击,直到打光了所有弹药。天亮后,大雾渐退,倭寇对着整夜炮轰的方向仔细一看,倒吸了一大口凉气:原来,倭寇整夜轰击的是一块形如船帆的礁石。正当倭寇惊诧之际,只听见四面螺号震天,篷帆蔽日,明军布下了天罗地网,把倭寇杀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