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智库热潮中的一些冷思考

2017-02-09 13:2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2-09 13:28:05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作者:沈阳

  智库建设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智库的类型,第一种是高级公关型智库,类似于公关公司,学校里这一类型的比较少;第二种是高级参谋型智库,高校里很多智库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第三种是高级联盟型智库,通过智库聚集一些人,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研究。

  其次是智库的几项基本点:第一点是互联网,以前传统的线下调研比较多,怎样整合网络上的数据,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点是大数据,前面的老师也谈了不少大数据的东西,我们团队也在做,我们的使命就是和大家进行一些配合,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免费的数据和平台;第三点是渠道,给相关部门报送材料,实际上这是一个渠道建设。怎样参与上游内参渠道、下游舆论场渠道,这些都很关键;第四点是智库的影响,比如我们团队很少出经济类的报告,因为这些报告很有可能影响股市,从而造成社会的误读,造成例如内部交易之类的误会。所以现在我们对社会影响这一类评估得比较细。

  智库需要实现这样的六步:

  第一要把内容做强。报告方面可分为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窥物,就是我看见一个东西,它是什么东西;第二个境界是窥景,这个景是讲究整体性和格局化的,我看见一个东西我还能联想到生态;第三个就是窥势,要了解传播的规律;第四个是窥道,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终极的一种非常道。报告这一块其实还有很多是需要改进迭代的。

  第二是连接,也就是从内容走向连接。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智库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人都连接起来,那么你这个智库就是中国第一了。所以智库的要点还是连接中国智库的这些活跃者。

  第三是形成社群。比如微信,我们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坐在这里讨论,我们在微信里面随时可以讨论,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机制来激活我们在网络当中的虚拟连接。

  第四是O2O,就是智库的O2O,也就是线下,我们自己团队在清华一个礼拜有两场沙龙,这个工作量很大,所以我们是交叉性的,就是一个礼拜是做政务新媒体或者企业新媒体,下一个礼拜就是做传媒新媒体和自媒体,轮流。智库的研究可以加强线上到线下的O2O。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逆向O2O,就是在线下交流,然后再逆向回到线上。

  第五是服务,就是做了这样一个智库,能够给业界和学术界提供一种怎样的服务。如果这个服务能够做好的话,那么你的智库就可以发展的很好。比如说有的人是资金需求,有的人是产业转化需求,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要去分析大家在智库方面的服务点。

  第六是转化,做智库追求的是一种政治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轻的东西可以学术界来做,重的东西可以产业界来做。比如每天都要迭代的东西,我们学术界做这个就很累了。学术界擅长于寻找新的方向,这些新的方向包括一些国际上的动态,这些都是比较轻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做。把轻的东西做到极致,重的东西给产业界做。

  主题是智库研究和中国问题。对于中国问题有以下几个视角:

  第一个是国际化视角,中国历史从近代以来已经变成了国际历史,所以我们需要有国际传播的整体框架。比如中国互联网本身就是半割裂的,大量的信息是看不到的,如果我们现在做的任何研究不考虑这种半割裂的模式的话,实际上它的学术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第二个是大数据视角,但是这方面也有些困难,比如微博,现在它的数据管理也十分的严格,不对外开放,大数据有三个关键要素,一个是数据源,现在也是有很大问题的,第二个是数据分析方法,这个是学术界非常擅长的东西,第三个是数据运用场景,这个学术界和产业界可以一起来探讨。

  第三个是交叉性视角。交叉视角对智库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前几天我们研究网络名人,我让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比如网络名人的心理认知,他是如何认知自我的,他的内心是否膨胀,他为什么膨胀和恐惧,这些在心理学都有解释的,所以交叉性现在很关键。目前清华校内批的项目也基本上都是交叉学科方向的,很少单一学科项目。

  第四个是实时性和延时性相结合的视角。智库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比如最近南都记者被拘禁的事情,有关机构需要一些参考材料,这些就是实时化,他需要的话我们今天或者明天就可以提出来。但是学术界比较擅长的是延时性大框架的思考。

  第五个是团队视角。就是理工科和文科的研究者在一起做研究的时候如何团队化。也许两个人刚开始做的时候呈现的东西可能不够好,但是我宁愿要这个不够好的东西,因为通过一轮一轮的迭代,它出来的东西会越来越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这个东西是几个人共同合作的结果,而不太强调这个东西是一个人能力特别强独自完成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做报告的时候能否用团队视角来做。

  第六个是青年视角,我们要吸引住年轻人。在过去的五年,舆论经常会抨击韩寒和郭敬明,但是在最近一年中,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去抨击EXO,我们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都不知道EXO是什么物种,这说明我们这一批人实际上是非主流的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

  另外还有一个NBA视角,或者是转会的视角。因为现在的智库大多是强调自己单位的角色,实际上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的话,移动互联网是解构大学的,也就是说大学作为一种实体机构,再过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大学还在不在了,这是值得打问号的。美国有一个学院叫可汗学院,很火,它是解构大学的。在做这些智库的时候,能不能跳出大学自有的框架,甚至实现各个大学联合的虚拟的智库。

  我们团队可以在三个方面跟大家作结合。

  第一个是数据的支持,我们非常乐意全面地向学术界开放,也非常乐意进行一些交流学者的访问。比如说在座的有学者想到我们团队进行交流,可以来北京待一个月,我们也可以派人到你们这边来待一个月,我们已经跟其他学校有了这样的一种机制了。

  第二个是模式的孵化,因为在互联网中,我们团队更多的是偏向于整个的产业结合。现在的模式叫做学研政创投,首先是学习,第二是研究,第三是政府结合,第四是跟产业结合,第五是进行创投。

  第三个是资源的转化,在座的都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在一次利用上是有竞争关系的,比如发内参,这是直接竞争,这是不可回避的,但是在资源的二次利用上,是大有可为的。比如说跟企业合作,跟金融界合作,那这个就不存在冲突,资源转化方面有三个大的点,从智库的角度来看的话,可以总结为“三个多”:一个是多元化,就是智库的研究模式、话语倾向不是单一的,秉承客观真实,可以是多样的;第二个是多智化,专家和参与者都是来自各个学科的;第三个是多态化,不仅仅有现实的智库,还有虚拟的智库,还有国际的智库,还有和产业界结合非常紧密的智库。

  一方面要看到智库当中的泡沫,只要是几个人都敢说自己是智库,经历几年的大浪淘沙,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真知灼见,不能联系实际,不能有效获取资金支持的山寨型智库必将大批空壳化。

  但另一方面,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智库成长的空间是很大的。关键是要打通资源,整合队伍,找准痛点,这个痛点包括政府的、互联网的和业界的,最终我们才能实现跟踪业界,同步业界,最终引领业界。(沈阳)

(本文是沈阳在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智库建设与中国问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石依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